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曼菱:上《时代》封面的云南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13:46  春城晚报
张曼菱:上《时代》封面的云南人(图)
张曼菱在北大未名湖畔留影。受访者供图

  寻找NO·1之第一个高考文科状元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978年的一个冬日,昆明市武成路上,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女孩大声放歌,愉快的歌声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下坡时,女孩干脆放开了刹车,迎着风飞快地奔驰。这个女孩就是张曼菱,是改革开放后我省第一个高考文科状元。

  张曼菱 上《时代》封面的云南人

  30年光阴转瞬即逝,但当年到邮局领取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幕,张曼菱至今记忆深刻。从曾经的插队知青,到后来的北大才女、改革开放后登上《时代》的首位中国女性,再到现代著名作家、电视制作人等,张曼菱一路从泥泞走到了美景。回顾人生,张曼菱说:“改革开放像魔术一样神奇,给了我新的生命和机遇。”

  知青生涯

  步行20多公里去借书

  “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四季郁郁葱葱,遍地是涓涓的清流。”这是张曼菱处女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的片段,这部小说发表在著名刊物《当代》1982年第三期。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德宏的傣族山寨,张曼菱度过了5年的知青生涯。

  知青生活的清苦并没有让张曼菱意志消沉,反而被她誉为“耕读生活”。下地劳动的同时,她不忘写日记、看书、学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有时候要步行二三十公里去借书回来看,《四书五经》、《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书都是在那时看的。我能顺利地走文学创作之路,很大程度上与我的知青生涯相关。”

  成就梦想

  跑到邮局领到北大录取通知

  1974年,张曼菱回城进入昆明医学院后勤部当工人。父母及周围的人们也开始催促张曼菱物色对象。但她的理想是读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张曼菱义无返顾地走进考场,并取得优异成绩。遗憾的是,在政审环节,张曼菱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

  这次打击并没有让张曼菱一蹶不振。她继续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复习。1978年,张曼菱第二次走进高考考场,并以全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和优异的面试表现,成为当年北大中文系在云南招收的唯一学生。

  身边一些成绩平平的同学都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张曼菱却迟迟没有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情急之下,张曼菱跑到位于武成路上的一家邮局询问。“一问才知道,重点大学的通知书都要自己来拿,邮局等我很久了。”终于见到印有“北京大学”4个字的录取通知书,张曼菱激动万分。她把通知书塞到棉衣内,飞奔着离开邮局。回家的路上,她一边骑车一边大声唱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下坡时,张曼菱干脆放开了刹车,迎着风飞快地奔驰。

  风云人物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站在青春的尾巴上,28岁的张曼菱终于圆梦北大。穿着妈妈特地缝制的棉袄,坐了4天3夜的火车,她来到了首都北京。“从一名爱好文学的工人到北大中文系学生,就像一个灰姑娘突然被水晶马车接到了皇宫,成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公主。”张曼菱说。

  许多北大校友可能还记得,云南姑娘张曼菱曾是未名湖畔的风云人物。新生开学典礼上,张曼菱献唱了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顿时闻名校园。在校就读期间,她在著名刊物《当代》上发表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并拍成电影《青春祭》。系主任对她的评价是:张曼菱——罗曼蒂克。

  1986年,首届中国电影新片展在好莱坞举行,《青春祭》在此上映并赢得如潮好评,张曼菱作为受邀嘉宾前往进行学术访问。张曼菱还是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人生感悟

  改革开放像魔术一样神奇

  几年前,已是著名作家的张曼菱回到云南,专心在家乡从事文学创作及电视编导等工作。期间,由她编撰的《照片里的西南联大》以及历史文献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等影响深远,为抢救和研究西南联大史料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张曼菱说,下乡当知青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北大一员,更不敢想像30多岁时拍的电影可以在好莱坞上映。“没有国家的振兴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它创造了民族的梦和个人的梦,它像魔术一样神奇,给了我新的生命和机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