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为中国感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18:08   CCTV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为中国感动(图)
朱波

  《感动中国》创办于2002年,历经五届,由一个梳理年度人物的节目发展成为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凭借央视传播主渠道,以内涵丰富的“感动”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

  新电视:《感动中国》到现在是第五年,这五年来,虽然每年只有一届,但是在观众眼中,《感动中国》已经不再一个单纯的电视栏目,观众需要它,期待它,每一年都希望能从这个栏目上获得新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不是以往视觉意义上的新鲜、奇观,应该说它把电视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一个精神品牌,能够赋予观众一种精神的力量。我想知道《感动中国》这样一个节目,当初创办的初衷是什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朱波:最早做《感动中国》的时候是2003年年初。一年过去了,作为电视人,我们想梳理一下过去的一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东西,哪些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想要做一个以人物为主题节目。关于主题,我们当时想了很多,比如“影响中国”、“改变中国”等等,开始的时候,很多带领概念还是从宏观的、新闻的角度出发,结果发现都不好操作。既然是梳理过去一年,宏观是没有问题的,必须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回看过去一年。那么,什么角度呢?当时电视新闻界形成了总结、梳理的一个潮流,优秀的电视栏目、电视群体都在考虑梳理的问题。可能更多的人在考虑怎样更全面,更准确。而我们考虑到,节目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都需要一些突破。

  我长期做新闻,偷拍、曝光这些新闻制作手段在国内我是比较早就开始尝试。做了很多节目以后,收视率是上来了,但是我也发现曝光的内容,只有事件不同,而实质是大同小异的,都是用一种揭示真相的方式,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从电视人角度来讲,一种类型的节目,虽然有力量,但是不断的重复也会让人失去兴趣。我们以前也是有一点误解,总是认为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就是揭示真相,也就是普通观众所谓的“曝光”,电视让他们看到假象掩盖下的事实,进而揭露社会不公平,观众的情绪也在这种调查过程中得到舒缓,这是所谓有份量的节目的意义。但是反过来讲,人们看到被暴露的“恶”,感到畅快,是因为这个过程呼应了人内心深处的“善”。每个人都是向善的。除去惩罚恶的快感,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愿意被感动、被善良打动的愿望。是用暴露“恶”区呼应善,还是更直接的去发现和表现“善”?我们在2003年年初的时候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直接的倡导“善”,就涉及到一个主旋律的问题。用直接的方式表达主旋律,在最近30年以来中国一向是媒介的难题。但是并不是没有解答的难题。

  我们也从媒体人的立场考虑,节目要体现媒体的责任,要利用媒体给社会提供有品质的可以直指人心的价值观。我们考察周围所能见到的媒体,感觉到的确缺少这种传播。这样思虑再三,我们就决定提供给观众一种东西,就是能在他们的内心引起波澜的、让他们心灵感受到一种享受,也能引起所有人为之共鸣的东西,这可能就是我们要创造的东西。

  考虑到这一步,所有的“影响”“改变”“推动”等等关键词都显得有些常规,也有些僵硬,我们需要那种有力量但是却很柔软,又能触动人内心的东西。只有一个词;“感动”。从这个点来切入,不光是任务,我们既能把年度最重大的事带进来,同时也可以把年度特征带进来。这样,我们就定了主题--感动中国。

  新电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和其他比如《经济年度人物》《中国慈善榜》《绿色中国》《平安中国》等等有很大不同。其他的人物评选是有具体的标准的,比如数字、事迹、影响,或者有行业或者职业的限定的。我感觉在《感动中国》中,“中国”是指影响度,但是“感动”呢,什么才是感动,我想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感动的标准。感动也是人内心深处一种情绪化的、特别不容易捕捉的东西,你们怎么来确定什么是感动,我还想问一个比较绕的问题,你们先确定了什么是感动,但是怎么能确定这种“感动”能感动全国的观众呢?

  朱波:《感动中国》,乍听起来比较泛泛,能感动的人都能入选。但也不尽如此。首先,《感动中国》节目是一个年度人物的概念。我们对“年度人物”的定义是:与人物有关的事件应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这事件或者事件背后所隐含的精神价值能够“感动公众、感动中国”。

  既然我们以“感动”为主题,那么所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比如: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等等。

  《感动中国》最重要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价值观问题;第二是我们的眼光。进一步说,《感动中国》倡导的价值观要涵盖国家主流价值的多个领域,我们选择的眼光要独到,标准要高,体现国家级媒体的视角。可以说,这两点,一个是感动的宽度,一个是感动的深度。确定了这个感动的坐标,我们才可以开始工作。

  下一步具体来说,选什么样的人观众能接受,这样的人选出来之后能不能被大众认同,而且成为主流价值观推广,我们在确定人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认每个人的感动核心,而不是年龄、职业、性别、地位这些内容。从挑选的范围上看,从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雄才英杰,到能够影响社会的草根百姓,都能进入我们的视野,只有这样层次才能丰富。另外对于每个人所代表的价值观我们非常清晰,这些人代表真诚,正义、勇敢、坚强、廉洁、孝悌等等。这些与价值有关的词还有很多,它们聚合在一起,就是感动中国最核心的东西,我们按照这个核心来选人。不管你的身份多么不同,地位多么不同,你必须要有震撼人的人格力量。我们只考察一个核心感动,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由社会组织出面认可的荣誉或者判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不能按照通常僵硬的标准选择,你是不是得过什么奖,有没有完成大业,这个没必要。首先一点,能不能打动你,今天一个在社会生活中真实纯在的你,如果打动你,打动他,打动我们周围大多数的人,我们就成功了。我们有这样一个认定,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你的邻居、同学,街上走的,乡下种田的,教室里念书的,甚至引车卖浆者流,所有的黎民百姓,都是有良心的,有判断力的,他们心中所存有的美好理念,与千百年来人类理想中的高尚境界是相通的,一致的。俗话说,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秤,俗话还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就是要拿出货真价实的东西,压在这杆秤上,让老百姓感觉到分量。作不到这一点,就别谈感动了,更别说感动中国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