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鸿:慈善奖评选应有道德标准
(《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果说慈善是一种爱心行为,那爱心就是道德的判断。捐款,不一定是慈善,还有可能有商业目的。很多企业都认为中华慈善奖增加了企业的公信力,具有一定的广告的效应。所以必须得有一个道德标准。
我们必须鼓励那些既承担社会责任,有社会道德,又献爱心的这种企业和个人,而不能鼓励那些没有社会道德,来以献爱心为名义来获取某些其他利益的人。以慈善家的名声来做别有用心的事,我们要坚决的堵住这一点。
我们评奖一定是要有标准的。慈善类的奖,尤其是以爱心为名的奖,一定要有爱心的道德标准。捐款,我可以赞成是没有标准的。当慈善榜成为政府最高奖的时候,具有巨大的荣誉光环时,就必须考虑道德因素。
陈伟鸿:慈善不应成为光荣证书
(《今日观察》主持人)
现在社会上引发的这些热议,并没有出乎主办方的意料之外,他们也做出了这样一个表态,就是在榜单上,如果是大家争议比较多的企业,我们事后还会再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我想面对质疑,我们敢于把这样一个榜单提前来公示,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开端。
慈善不应该成为一本光荣证书摆在房间里。
慈善:是“单一词”不是“多义词”
做慈善,不能光为了装门面,慈善义举,不能仅为了换资源,倡导爱心,需正确理解慈善评选,一本好经,怎样才能不歪着念?
王振耀:企业很难划分道德标准
(民政部社会福利业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
我们也讨论了标准问题,后来发现,对个人划一个道德标准容易,你比如说慈善行为楷模,这个慈善奖项里边,有慈善行为楷模这个奖项,这是有很高的道德标准的。这个发出来就是要全社会公议,他们到底是不是行为楷模,这个是一定要有比较高的道德标准。
但是对企业划分道德标准,就很难了。因为企业的标准,应该最高的是它是不是守法,违法了没有?是不是在法律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经营活动?如果脱离了法律,说道德,那对实体来说,就很难了。可能大家的歧义就比较多。所以评委们经过反复讨论,觉得给企业划一个道德标准,是很困难的,也是很难操作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一个刚性指标。绝不是说中华慈善奖,只对有钱人开放,因为大量的另外几类奖项是对普通人、普通的企业,他们做了很好的项目,同样可以获奖。
何帆:不能以慈善捐款数字 作为衡量标准
(《今日观察》评论员)
既然现在民政部已经让大家提意见,那我也提一点意见,
现在这个标准的确不是道德标准了,而是现在正在用金钱的标准来替换道德的标准。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道德标准在哪儿,只看得到刚性的标准捐了多少钱。所以这样会让大家产生怀疑,政府这个奖的公信力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如果你都是金光集团,你都是烟草集团,我想可能有更多的环保的企业,真正是关心民众福利的企业,可能就会羞于和这些企业同时登上领奖台,所以我们不能让评奖,变成有一些不良企业的终南捷径。评了奖之后,就有名了,就可以去见政府的高官,可以跟他合影,合影完了后,把这个照片放到办公室里面,变成做坏事情的护身符。
所以慈善还是要更纯粹一点。
现在在听到慈善这个词时,已经和慈善本身不一样了。好像只有富人才能够做慈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这个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看到真正感动我们的,不是富翁能够出手能够给一个亿,能够给几千万,真正感动我们还是那些普通人。
永远是那句话,慈善不分先后,爱心不分大小,慈善捐款的数字绝不能作为绝对的凭证来衡量爱心。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