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观察
“开放”让中国学会一种新知识
一家饭店的建设要拿到国务院办公会上讨论,这形象地说明了,在特殊的观念和体制下,开放是多么地艰难。
开放为什么那么难,因为人们通常难以充分理解开放的必要性。当初要建合资酒店,政府内部就有人质疑:“咱们卫星都能上天,还怕盖不成、管不了饭店?”事实是:即便是今天,中国大多数高档酒店仍然是由外国酒店管理集团管理。
经常有人把合资简单地理解为获得外国企业的投资,或者理解为获取先进技术设备。清末洋务运动的官员们就是这个心态。
这当然是肤浅的。放眼世界,中国人的储蓄率大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因而,中国社会向来不缺乏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关键在于,当时的中国没有合适的制度与组织技术,把这些资金整合起来,并高效地加以利用。
这就是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真正价值所在。
西方经过百年摸索,积累了一套有效地组织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对中国来说,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方式学?
“文革”一结束,政府就酝酿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但事实证明,留学生所能学习的,更多地是科学技术知识。而组织、管理企业,乃至管理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知识,却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学习。
引进外资则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外资入华,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仅指那些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科技知识,更主要地是指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知识。外资带着自己的知识进行经营管理,中国人才有可能接近揣摩学习。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终于出现了本土的酒店管理企业。事实上,几乎所有行业都是通过这样学习的,并获得进入全球市场的资格。
另一方面,引进外资也逐渐地塑造了一种更为合理的政府-市场关系。
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机关招待所的模式,是无法用于管理合资酒店的。由于合资企业的进入,政府相关部门逐渐学会了如何管理市场化的私人企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制度变迁乃至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