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诉法再审事由避免当事人与法院判断标准偏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22:4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杨维汉)民事诉讼法列举的再审事由,在很大程度上让当事人明白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行使申请再审权利。1日开始施行的旨在破解“申诉难”“再审难”的司法解释中,对再审事由的表述中仍然不尽明确的地方,用9个条文给予了规定。

  民事再审事由,也称为申请再审事由,是指法院审查应否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理由或根据,被视为打开再审程序之门的钥匙。“判决、裁定一旦发生法律效力,即具有强制执行力,不容轻易加以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负责人说,但在一些特定情形下,如果对于判决存在的重大错误,不加以纠正,则有违正义之举。

  民事再审事由就是法定的这类“重大错误”。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再审事由成立的话,应当裁定进入再审审理。经审查认为没有存在列举的再审事由的,则不能对生效裁判进行再审。在民诉法立法修改时,对再审事由进行了列举的尝试,也被各界普遍认为这是立法修正的亮点。

  审判监督庭负责人介绍,但由于种种原因,法定事由中一些关键词如“新的证据”、“基本事实”、“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管辖错误”、“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等,这些概念在司法实践把握上,仍然存在争议和歧义。

  为此,从进一步增强操作性角度出发,司法解释对再审事由中一些认识模糊的文字作了进一步明确,避免出现当事人与法院判断再审事由以及“错案”标准上的偏差。

  另外,在审查再审事由是否存在时,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予以审查”,体现了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以及对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慎重对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