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多名打进968111的读者中,半数读者猜中谜底
本报记者张伟实习生何慧本报讯
上周五推出的“30年·老照片你来猜”,本报刊登了一张夏季游泳的老照片。
在300多名打进968111的读者中,半数读者猜中谜底———福州西河游泳场。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曾在那游过泳,福州话叫“游水”。
作为闽江的一段,西河是个天然的游泳场,水质很干净,一到夏天,那是福州市民纳凉解暑的好去处。龚依伯已经83岁了,他说,上世纪60年代,大伙常去西河“搏击风浪”,当时没有救生圈,就自带一块简陋的木板,外衣就脱在沙滩上。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河游泳场由体委管理,设施改善了许多,如用竹筒做成了浮标、装上了广播,附近还有卖点心的。现年46岁的陈先生,当年家就住在附近。“照片上的小船不是游玩用的,是救生员的‘专属坐骑’”。他告诉记者,与现在游泳馆的救生员都是年轻帅哥不同,当时的救生员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他们一人一艘小木船巡逻,小船是木制的,有篷有橹。浮标之外,常有村民来挖蚬子。
“那时的西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个游乐园。”陈先生说。
改革开放30年,西河变化最大的就是游泳者的装束。陈先生说,当时在西河游泳的明显男多女少,陈先生穿着深蓝色的球裤去游泳,这在当时是相当牛的。游泳的女性多是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但那时没有专门女士泳衣,女孩子们都穿着布袋一样的“泡泡裙”,后来才慢慢有了连体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