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靠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07:39  天津日报

  增活力

  ——靠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百年来最伟大的增长奇迹。而不断推进、日益深化的改革,始终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支持。

  针对明年的改革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价格和收费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等改革。

  这显示,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的步伐都不会停步。

  就在金融危机肆虐之际,备受市场关注的我国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近日分别提上日程,加快推进实施的步伐。

  “改革的目的是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能源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有利的价格体制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这几年来反复出现的煤、电和成品油供给紧张表明,能源价格管制扭曲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对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断增大。而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公平和规范税负,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需要活力,活力来自改革。“财政扩张的作用即便是用到最好也只能避免经济的下滑。‘只能救命,不能健身。’所以,仅靠财政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斌说。

  重民生

  ——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实施民生工程,在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拉动城乡居民的系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会议在安排明年工作时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一头系着国计,一头系着民生。”这是不少专家学者对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前不久中央扩大内需措施的普遍评价。从住房,到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农村医院、学校,到社会保障;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到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一系列人民群众高度关切、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被摆在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增长措施的重要位置,显示了中央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强决心。

  只有让居民的收入实现增长,生活有所保障,才能真正地把消费刺激起来。“但我们面对的一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仍比较突出。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有助于释放他们的需求潜力。”有学者指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要靠扩大内需尤其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目前,补贴、减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已纳入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议事日程。

  从政治局会议和中央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看,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将成为党和政府下一步继续关注和努力的重点;更加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新华社记者 谢登科 王宇 刘诗平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