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苑鼎盛育桃李创新深圳铸栋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09:11  南方日报

  ———深圳大学城发展纪实

  ■广东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深圳教育篇之深圳大学城

  学苑鼎盛育桃李创新深圳铸栋梁

  ———深圳大学城发展纪实

  2002年起,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畔,怡人的青山绿水之间,深圳大学城拔地而起,2003年9月开始入驻,是全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举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学城共建成教学科研楼36万平方米,学生公寓6.6万平方米,图书馆4.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大学城体育中心同时也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场之一。深圳大学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成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高水平科研、高新科技信息和高层次国际交流四个平台。

  访谈嘉宾:

  深圳大学城管委办主任张儒林

  笔者:创办大学城的宗旨是什么?

  张儒林:创办大学城旨在实现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高深圳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合作,拥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4院分别是4校经教育部批准在本部外唯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机构。我们将依托名校资源,通过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四个方面的新一轮改革创新,推动实现“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催生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目标,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有优势、国际有影响的知名科教园区,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些学科的交叉和前沿领域研究方面作出贡献,为深圳和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端人才。

  笔者:几年来,大学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现状吗?

  张儒林:大学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凝聚了一批学历高、知识新、实力强、有活力、富有创新实干精神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以全职教师和校本部师资为核心,特聘教授和访问教授为依托,博士后为师资储备的团队格局。目前,大学城共有教职工约800人,还有中国两院院士22人、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7人参与科研教学工作。专任教师60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1%,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86.8%,有国外留学经历者约占专任教师的80%,外籍和港澳台籍教师16人。此外,大学城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1个,正在筹建中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强大的办学力量为大学城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大学城共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544人,其中博士生793人,硕士生4751人。硕士专业方向80个,博士专业方向63个。已毕业学生3800多人,累计培养9344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城以厚重的名校资源、优异的师资力量、新颖的办学思路,不断开拓,全力创新,取得了卓越成绩,科研成果捷报频传。现在,大学城各院共出版著作90多部,发表论文2800多篇,其中1600多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1100多篇被四大检索收录;申请专利184项,获专利授权60多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0多项,省部级项目250项。并且出现了一些突破性科研成果,如世界最高科学杂志《Nature》2006年6月发表了清华深研院黄来强教授等人的《传粉: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实现了深圳科学家在世界顶尖刊物发表论文的零突破,且被评为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2006年世界和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重大科学进展之一,并被收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磷酰化肽类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此类衍生物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申请6项发明专利(1项已获得授权),已在基因bank上发表三个新基因序列。北大深研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布的《深圳环境展望》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CEO评价程序在中国地区的首次应用,标志着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城市;北大深研院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各研究团队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成为我国最先进、最大的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仅2007年一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使获此项基金数达32项,平均2位全职教师获1项;该院还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与珠三角产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为企业解决了大量难题,成为产业界的有力技术支持。

  笔者:作为深圳市“流光溢彩的一张名片”,大学城形成了哪些特色?

  张儒林: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学城坚持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特色。

  一是创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行学校、企业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例,目前已搭建起“校企合作委员会”、“国际学术联盟”、“南北校区互动”三个办学平台以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采取传统培养、校企联合培养、与境外联合培养三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最具特色的培养体系。大学城各研究生院多数实行英语或中英双语授课,教材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原版教材,并实行国际通行的从选课到评分的授课体系和学术评估体系。这样的培养体系使学生熟悉企业和社会,也得以与国际学术前沿科技紧密接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百分之百,且主要就业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改革学科结构。实行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学科,培养尖端人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坚持“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前沿领域、国际标准”,“交叉学科”即理科之间、文理之间、理工之间的交叉研究、交叉教学,并在设立交叉学位方面实现突破,例如目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化学基因组学、景观设计、经济学、金融学等交叉学科均已做出成功探索;“应用学术”即科研工作既要有应用价值、又要有学术贡献;“前沿领域”即结合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需要设置学科,如金融管理、环境与新能源、国际法律、城市发展、生物技术、城市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国际标准”即每个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都要达到国际水平。

  三是产学研结合。大学城各院先后与华为、中兴、富士康、清华同方、创维(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257个企事业单位和深圳市各区政府采取合建研究机构或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形式,建立了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是打造国际化校区,培养国际人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提出了在深圳打造北京大学一流国际化校区的宏伟构想,包括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学生来源的国际化,采用全英文教学,将英文作为行政工作语言之一。在制度建设、学科设置、学生培养、科学研究领域全面向世界一流高校看齐,已经设立和发展的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等6个学院和2个中心均体现了高端和国际化的学生培养和研究特点。哈工大深研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培养了深圳大学城首位获得工科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深圳高校首位获得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也出自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国家留学生培养基地”也将落户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克罗地亚等多个国家有着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大学城各院积极与境外大学和机构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吸引了一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到大学城工作和学习,逐步迈向国际化。

  五是名校传统和深圳精神激情碰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大学城各名校多年积淀的良好校风和学风,融合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讲座、文艺、体育等活动,使各院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影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生本土校园文化。紫荆大讲坛、自然讲坛、东方人文论坛、博士后创新讲堂等系列品牌论坛吸引了深圳高校师生、产业界人士和普通市民参加,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系列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大学城召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国际交流氛围,提升了大学城乃至深圳市的国际影响力。

  笔者:创办大学城的宗旨是什么?

  张儒林:创办大学城旨在实现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高深圳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合作,拥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4院分别是4校经教育部批准在本部外唯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机构。我们将依托名校资源,通过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四个方面的新一轮改革创新,推动实现“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催生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目标,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有优势、国际有影响的知名科教园区,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些学科的交叉和前沿领域研究方面作出贡献,为深圳和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端人才。

  笔者:几年来,大学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现状吗?

  张儒林:大学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凝聚了一批学历高、知识新、实力强、有活力、富有创新实干精神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以全职教师和校本部师资为核心,特聘教授和访问教授为依托,博士后为师资储备的团队格局。目前,大学城共有教职工约800人,还有中国两院院士22人、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7人参与科研教学工作。专任教师60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1%,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86.8%,有国外留学经历者约占专任教师的80%,外籍和港澳台籍教师16人。此外,大学城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1个,正在筹建中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强大的办学力量为大学城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大学城共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544人,其中博士生793人,硕士生4751人。硕士专业方向80个,博士专业方向63个。已毕业学生3800多人,累计培养9344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城以厚重的名校资源、优异的师资力量、新颖的办学思路,不断开拓,全力创新,取得了卓越成绩,科研成果捷报频传。现在,大学城各院共出版著作90多部,发表论文2800多篇,其中1600多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1100多篇被四大检索收录;申请专利184项,获专利授权60多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0多项,省部级项目250项。并且出现了一些突破性科研成果,如世界最高科学杂志《Nature》2006年6月发表了清华深研院黄来强教授等人的《传粉: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实现了深圳科学家在世界顶尖刊物发表论文的零突破,且被评为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2006年世界和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重大科学进展之一,并被收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磷酰化肽类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此类衍生物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申请6项发明专利(1项已获得授权),已在基因bank上发表三个新基因序列。北大深研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布的《深圳环境展望》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CEO评价程序在中国地区的首次应用,标志着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城市;北大深研院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各研究团队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成为我国最先进、最大的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仅2007年一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使获此项基金数达32项,平均2位全职教师获1项;该院还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与珠三角产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为企业解决了大量难题,成为产业界的有力技术支持。

  笔者:作为深圳市“流光溢彩的一张名片”,大学城形成了哪些特色?

  张儒林: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学城坚持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特色。

  一是创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行学校、企业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例,目前已搭建起“校企合作委员会”、“国际学术联盟”、“南北校区互动”三个办学平台以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采取传统培养、校企联合培养、与境外联合培养三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最具特色的培养体系。大学城各研究生院多数实行英语或中英双语授课,教材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原版教材,并实行国际通行的从选课到评分的授课体系和学术评估体系。这样的培养体系使学生熟悉企业和社会,也得以与国际学术前沿科技紧密接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百分之百,且主要就业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改革学科结构。实行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学科,培养尖端人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坚持“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前沿领域、国际标准”,“交叉学科”即理科之间、文理之间、理工之间的交叉研究、交叉教学,并在设立交叉学位方面实现突破,例如目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化学基因组学、景观设计、经济学、金融学等交叉学科均已做出成功探索;“应用学术”即科研工作既要有应用价值、又要有学术贡献;“前沿领域”即结合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需要设置学科,如金融管理、环境与新能源、国际法律、城市发展、生物技术、城市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国际标准”即每个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都要达到国际水平。

  三是产学研结合。大学城各院先后与华为、中兴、富士康、清华同方、创维(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257个企事业单位和深圳市各区政府采取合建研究机构或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形式,建立了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是打造国际化校区,培养国际人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提出了在深圳打造北京大学一流国际化校区的宏伟构想,包括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学生来源的国际化,采用全英文教学,将英文作为行政工作语言之一。在制度建设、学科设置、学生培养、科学研究领域全面向世界一流高校看齐,已经设立和发展的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等6个学院和2个中心均体现了高端和国际化的学生培养和研究特点。哈工大深研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培养了深圳大学城首位获得工科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深圳高校首位获得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也出自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国家留学生培养基地”也将落户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克罗地亚等多个国家有着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大学城各院积极与境外大学和机构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吸引了一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到大学城工作和学习,逐步迈向国际化。

  五是名校传统和深圳精神激情碰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大学城各名校多年积淀的良好校风和学风,融合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讲座、文艺、体育等活动,使各院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影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生本土校园文化。紫荆大讲坛、自然讲坛、东方人文论坛、博士后创新讲堂等系列品牌论坛吸引了深圳高校师生、产业界人士和普通市民参加,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系列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大学城召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国际交流氛围,提升了大学城乃至深圳市的国际影响力。

  深圳大学城的建设模式与发展成效,始终受到我国教育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6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对深圳大学城进行专题调研后认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尝试,深圳大学城仅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和较低的经费成本,就迅速集聚了国内最顶尖大学集中在深圳举办研究生教育,不仅实现了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填补了深圳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空白,完善了深圳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初步成为我国50多个大学城(高教园区)中屈指可数的成功范例。

  撰文白雪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