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首30年: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经验和成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10:47  中国网

  《回首30年》系列专稿之六

  张荣臣

  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的经验

  30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积极探索、与时俱进,不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从30年党的建设中可以总结许多经验。

  第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党的事业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建设的依托和载体;党的建设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30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

  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旗帜问题关于到党能否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总结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带动党的建设的其他方面,进而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甚至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30年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纵观30年党内民主的发展,无疑其理论成就的至高点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命题。在历史上,我们党曾经有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的提法,把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伴随党内民主理论建设上的成就,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也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改革开放以后,全党加强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根本的制度建设,强调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创造民主执政的党内环境。全面推进党内民主的具体制度建设,使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这些方面的制度主要有: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的干部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等。通过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能使党的决策充分体现广大党员意愿,保证党的路线正确性和有效地贯彻执行。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立健全抓好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和工作格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也将以十七大的召开为标志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同样,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康。30年党的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因此,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立健全抓好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和工作格局。

  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第二,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与此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干部工作制度。针对新时期党的总任务的需要,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 江泽民也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在一个世界性的人口大国执政,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包括领导人才在内的人才竞争。历史和现实已经表明,未来还将进一步证明,一个执政党领导国家建设,必须建设好一支干部队伍。执政大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系统的干部制度,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第三,强调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抓好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是陈云同志在1980年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30年来,我们党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了党的作风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到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直到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求真务实,八荣八耻,八大作风,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时期要发扬的优良作风。

  第四,强调制度问题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党的重大决策。党的制度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使党的工作和活动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党的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一条新思路,它不仅仅是党的建设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党的建设的目的和根本出路,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一大创造。

  第五,明确地提出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不断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邓小平从根本上说出了党和现行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弊端,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制约党和国家的某些工作人员,特别是个别领导人滥用权力的制度,以致对他们的错误根本无法防范和制止,改革就是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正是考虑到权力因素在腐败现象中的原因,我们党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的失败后,明确地提出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从而也找到了反腐败的根本思路。(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