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首3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由来和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10:50  中国网

  《回首30年》系列专稿之八

  陈 述

  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最基本经验之一。因此,不断地研究中国国情,既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理论任务,又是党制定正确的战略、道路、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探索中国国情付出了极大心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30年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今天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继续将其作为推进改革开放的依据,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非常重视研究中国国情。他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3页)因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3页)可以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高度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8页。)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和“建成”这样两个表示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概念。1959年底毛泽东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其后形成的批注和谈话中毛泽东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如刘少奇也有相近的看法。

  部分理论工作者也有类似的认识,如当时的理论工作者孙冶方等对这个问题也有探索。孙冶方甚至在1958年的北京经济学者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出版一周年座谈会的发言中,使用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这样两个概念。(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第 62页。)

  但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刘少奇,以及当时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都还是初步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等人没有在此良好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说,他们为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揭示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基本路线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伴随着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始的,也就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到党的十二大。这个期间主要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邓小平、陈云两人在1979年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前后就集中谈到基本国情问题,他们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应看到我国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这两个特点。

  在1979年召开的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在胡耀邦的支持下,有部分理论工作者开始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这年的《经济研究》杂志第5期发表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文章,第8期发表了《也谈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商榷文章。这两篇文章开始使用毛泽东1959年使用过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提法。以上表明中共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已经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随着全党认识的提高,在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初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的思想。这个讲话还指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随后的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全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这期间,邓小平进一步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1980年4月,他曾说:“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作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页。)这是中央领导人较早地谈论关于超越阶段问题。

  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上正式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并强调指出:“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决议认为:如果对这种长期性和艰苦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估计,或者就会重犯超阶段的错误,或者就会丧失信心,导致对社会主义的怀疑。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文字表述上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这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重要一步。

  第二个时期是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之前。这期间,中共党内、特别是理论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出现了不同认识。《历史决议》的这个重要的判断并没有为人们真正理解。理论界这时还常常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相混淆。仅《人民日报》从1981年4月到1982年9月,就有近十篇文章,如《社会主义学说与实践》等,就没有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理论界如此,党的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也出现类似情况。如报告强调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但是,这个报告在讲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时,却又强调:“现在这个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在这个根本问题的不明晰,中共十二大制定的总路线,强调要建立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此后,为了驳斥对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基本事实持否定态度的不正确认识,理论界加强了宣传共产主义的力度。中共十二大后,《人民日报》(1982年9月24日)发表的《关于共产主义的实践》,中宣部在《半月谈》(1982年第17期)上发表《关于胡耀邦在十二大报告的宣传提纲》,《人民日报》在1982年12月11 日发表的记者采访《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人民日报》 1983年3月14日发表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等,都谈到我国现在是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口径颇为一致。

  但也有一些例外,如有一教授在《人民日报》(1983年3月21日)上发表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社会发生三次巨变》中就说:把中国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变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等观点。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有重要意义的论断,在国内报刊上几乎很少见,时间大约是从1983年的4月到1986年的4月。甚至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重要的文件中,也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宣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的正确认识,解放思想是需要时间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次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是1986年5月以后。其中有两篇重要文章值得注意:1986年5月5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如果我们现实地清醒地思考问题,不难看出,我们现时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和马克思原来设想的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很不相同。

  同年 6月1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陈云文选》编辑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介绍〈陈云文选〉》的文章。这篇文章说: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时期中,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从低级到高级,经历若干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表明我们还是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搞建设、搞改革,都要考虑这个事实。

  从以上两篇文章看,党内重要的理论工作者在认识上已经趋于一致,这是非常重要的。

  1986年9月,中共中央第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个在胡耀邦主持下起草的决议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是经过一段沉寂之后,在党的文件上再次出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此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一时间成为传播媒介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理论文章、学术著作、领导讲话等都在大量地使用这一概念。人们的认识逐渐清晰。彭真在1986年11月27日的一次讲话就很有代表性且又十分明了。他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

  这个时期,理论界已经有人开始探讨比较深入的问题。如有的学者提出要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中国当时的改革等五个问题。并有理论工作者开始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国家社科基金委公布的课题指南中,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的新课题。

  第三个时期是党的十三大前后。这期间特别是筹备中共十三大前夕,邓小平以及中共中央其他负责人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

  1986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在1987年下半年召开中共十三大。这时的筹备工作由总书记胡耀邦负责,大会的报告也由胡耀邦组织起草。1987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职务被调整,报告起草的组织工作就由代理总书记接替下来。

  邓小平在1987年2月6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1987年3月21日,代理总书记把《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报给邓小平,这个报告说: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邓小平在3月25日对这个设想作了批示:“这个设计好。”

  随后在中共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在多种场合作了几次重要的谈话。这些讲话从不同角度对“初级阶段”的理论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在8月29日的《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篇讲话,精辟地概括了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他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他给初级阶段下的定义是“不发达阶段”的社会主义。他着重指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到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的含义已经清晰。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确认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上百年,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至此,无论是文字表述的规范上,还是其含义的准确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都完整形成。被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三、以江泽民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以江泽民为代表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和集中阐述也有三次。第一次是党的十四大肯定了十三大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十三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九个方面内容时,其中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纳入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中共十四大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写进党章修正案。这就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全党必须遵守和贯彻的理论原则。

  第二次集中论述是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人民日报》1997年5月30日, 第1版。)

  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由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使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据此,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

  第三次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几个新的概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高的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3)共产主义阶段。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第1版。)

  四、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系列新的特征,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一步阐述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中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呈现的新的“八个”阶段性特征。即: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十七大报告还强调“两个”没有变:这就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共十七大对新时期八个阶段性特征的概括,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而“八个”阶段性特征和“两个”没有变,就成为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形成和内容的丰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不断超越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每一认识的过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认识成果是我们党付出重大代价而得到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持而不可须臾离开的。揭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实际,就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这对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目标,对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社会主义建设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都有重要意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