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电视湘军创造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1:46  京华时报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电视湘军创造奇迹
  2005年8月26日下午,“超女”决赛前夕,歌迷在西单文化广场拉票。这场从一个中部城市肇始的音乐选秀,创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神话。本报资料图片

  湖南卫视坐上省级电视台老大的位置,说起来道理简单,基本经验有二:一个相对合理的机制,把人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干什么合适。

  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不是谁都能够悟到,不是谁都能够做好。魏文彬和他率领的“电视湘军”,耗时十余年做到了这一点。

  风光背后的艰辛,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撒向人间都是沙”

  在湖南广电系统内部,关于他们的老领导魏文彬,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

  1991年,刚刚升任湖南电视台台长的魏文彬前往湘西山区调研,那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小镇,小河从镇子当中流过,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沿河而建,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街蜿蜒曲折。对于这样的山乡风情,出身湘北山村的魏文彬颇感亲切。

  夜幕降临,魏文彬走出招待所,沿街独自散步,走了一会儿,一阵喧闹吸引了他的脚步。循声走近一看,那个场景让他终身难忘:一间杂货店的柜台上,摆着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放的正是湖南电视台的节目。电视机前,密密麻麻全是人,坐的坐,站的站,观众的队伍沿着青石小街蜿蜒开去,后面的人其实只能看见一片雪花白。即便这样,大伙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有如过节。

  山乡的贫困和民众文化生活的贫乏让魏文彬动容,可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却让他这个台长无地自容。他日后在接受《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一书作者黄晓阳采访时说:“当时播的是我们的一个专题节目,就是我讲的那种文化不高、知识不多、情感也不佳的节目,在那里故作姿态、无病呻吟。我看了觉得汗颜,觉得无地自容,看得我的脸阵阵发热。撒向人间都是沙啊,这就是我们的节目现状。”

  回到长沙,魏文彬将自己的师兄刘学稼请进书房,谈及湘西所见,魏文彬说,面对观众近乎饥渴的文化消费需求,如果电视台只能提供那样的节目,他们这些电视人可谓“罪莫大焉”。两人立即着手策划一档新节目。

  然而,即便在他自己掌控的“一亩三分地”,变革的努力也举步维艰。他和刘学稼策划的新节目叫《我说湖南》,台长发话说要办嘛,各部门都答应得好好的,可真正等到刘学稼要用人用钱了,一路都是打太极的。就这样,这个节目胎死腹中。

  魏文彬认识到,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机制。电视台收入高,凭领导打招呼批条子进来的人不少,而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没有用武之地。一个朝阳产业,却有着一个老旧的“折磨人的机制”、“养懒汉的机制”。

  建经视创“特区”

  不惑之年的魏文彬穷而思变,历史也正好在这个时候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机会和舞台。1993年春,魏文彬出任湖南广电厅党组书记、厅长。

  改革就从机制创新入手。在对湖南电视台人员、节目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同时,魏文彬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动作:在湖南电视台之外另起炉灶,以全新的机制创建湖南经济电视台。

  今天看来,这套当时建立起来并不容易的新机制其实并不复杂:实行全员聘用、采用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广电厅作为主管单位,除了管台长、管导向、管效益之外,对内容生产、栏目设计、工资分配一概不管,既不给钱也不给人,连办公室都不给一间。

  按照魏文彬的设计,有如深圳、珠海之于中国,这家新的电视台就是他的一个“特区”,在这里取得经验之后,再用这个经验去改造湖南电视台乃至整个湖南广电系统。

  1995年1月,时任湖南电视台对外部副主任的“湖南骡子”欧阳常林在公开竞聘中胜出,出任经济电视台台长,从此成为魏文彬的左膀右臂,并于今年接替魏文彬担任湖南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一职。

  1995年底,经济电视台开播。魏文彬的“特区”建设被证明是成功的,一旦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机制,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欧阳常林带着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干得热火朝天,节目内容甚至远远超过1000多人的湖南电视台,收视率一路走高,迅速超过湖南电视台和此前的省内收视老大长沙电视台。他们贷款2800万元起家,第一年创收3000万元,第二年6000万元,第三年达到1亿元。

  如今,虽然作为“电视湘军”旗舰的湖南卫视声名在外,但在湖南省内尤其是长沙地区,经济电视台的收视率老大位置却在多年以来牢不可破。

  不仅如此,湖南卫视的多档王牌节目,都被认为创意源头在经济电视台:《快乐大本营》被认为学习了经济电视台的《幸运3721》;《超级女声》则被认为在诸多环节借鉴了经济电视台的《绝对男人》和《明星学院》。经济电视台创办的娱乐脱口秀《越策越开心》,平民趣味竞技节目《奥运向前冲》等名牌节目,更是在名声打响之后“搬家”至湖南卫视。

  虽然经济电视台的影响力受制于地域因素,但十多年来,这片“试验田”的产出是丰硕的,它在体制方面的创新对于湖南卫视的刺激和借鉴意义,也在日后逐渐显现。

  从《快乐大本营》出发

  湖南卫视真正为外界瞩目,始于《快乐大本营》。1997年1月1日,湖南卫视上星,半年后,这档综艺节目开播,一经推出即令人耳目一新,观众的胃口悄然间得以改变。

  此前,央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已经火爆多年,这类节目“如同一场隆重的宴会,它是观众心目中的贵族”,讲究的是明星非凡才艺的展示,他们打扮光鲜、谈吐不凡,主持人亦气宇轩昂、字正腔圆。但这些节目不太注重互动,观众只有仰视、欣赏的份儿。

  《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主持人玩得疯狂,观众看得轻松,普通老百姓动不动还可以上到节目中秀一把,电视节目开始走到普通民众中来了。

  “以前主持人在镜头里不允许说错一个字。当时我经常说错,我说错了就跟大家说哎呀我错了,人家还会觉得小姑娘挺可爱挺真实的。”2007年初,已经离开湖南卫视的李湘在回忆她主持《快乐大本营》的经历时如是说。

  据《快乐大本营》现任制片人龙梅介绍,在当时人们的理解里,电视节目就是高雅的、唯美的、让人欣赏的。因为有亲属在台湾,她有机会看到一些台湾娱乐节目的录像带,感觉很受启发:电视节目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后来参与创办这档节目,这些台湾娱乐节目就成了她很重要的借鉴和思考对象。在这个新的舞台上,明星们开始放下端着的架子,学会用一种放松的方式去表达,直到和普通人一样,在舞台上玩得不亦乐乎。

  在如今的《快乐大本营》,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互相逗乐已是基本元素,“快乐精灵”谢娜乐得在舞台上打滚也并不罕见。十年前,这样的场面恐怕难逃棒喝:成何体统!

  和后来的《超级女声》遭遇一样,《快乐大本营》在迅速取得收视率的巨大成功后,一面是克隆者风起云涌,一面是批评和责难如影随形,直到后来,非议才逐渐消停。

  对于湖南卫视而言,《快乐大本营》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不仅仅是一档连续11年来在同类节目中一直稳居收视第一、造就了李湘、何炅的名牌节目。湖南电视台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李浩称,《快乐大本营》已经成为整个频道的标杆和王牌节目。

  正是在对这档节目的持续培养和经营中,湖南卫视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2002年,他们将自己的目标确定为“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并在之后提出了“快乐中国”这一响亮的口号。李浩透露,他们在选定这个口号时,一度考虑过直接使用“快乐大本营”这一名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