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西经济不断漂亮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1:59  海峡都市报

  《海西潮涌·好字当头篇》9位“亲历风云”人物,见证的事件各有不同,但都折射出海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成绩和经验,许多读者对海西今后发展更加充满期望

  本报记者侯希辰实习生王秀英

  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海西潮涌》第三篇章“好字当头”篇今日结束,共推出9篇报道,第四篇章“持续运作”篇即将推出。连同第一篇章“思想解放”篇,第二篇章“以人为本”篇,《海西潮涌》已刊发23位“亲历风云”人物、数十篇“民生记忆”故事和50余幅经典的老照片,《海西潮涌》报道网络点击率已突破200万。

  “好字当头”篇中的故事,让读者看得热血沸腾,每天都有众多读者致电本报表达内心感受:“看了海都报的报道,实在是太激动了,我们要秉承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短短30年,福建就取得这么多好成绩,这本身就是奇迹!”通过“好字当头”篇,读者们对海西经济发展更加充满期望。

  30年经验成为海西经济腾飞财富

  在“好字当头”篇中,记者寻找到9位“亲历风云”人物,他们见证的事件各有不同,但都折射着我省30年来经济发展一次次漂亮“突围”,为海西经济腾飞留下一份宝贵的经验财富。

  改革开放30年,厦门乃至全省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获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全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厦门湖里划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为经济特区。一年后,随着一声开山炮响,特区破土动工建设。

  特区刚起步时,遭到了不少非议和压力,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开始了首次南巡之行。2月9日,小平同志听取了关于厦门经济特区的情况汇报后,俯身泼墨挥毫:“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小平同志离开厦门不久,国务院特区办工作人员来到厦门传达小平同志的意见:改革开放不是收,而是放。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年一度的9·8投洽会,已是海西的品牌。但很少人知道,9·8投洽会的雏形是1987年在厦门举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那时规模很小。1988年9月8日,省里的决策者汇集了全省九地市的经贸项目和人力、物力,在厦门召开“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1991年,云南、贵州加盟成了主办方,1997年国家外经贸部正式将“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

  又好又快发展涉及经济领域方方面面

  造自己的汽车,曾是福建人的梦想之一。可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一年的产量都只有几百台。通过借助外力,福建汽车工业从无到有,1995年11月,东南汽车正式成立,成为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2003年,福建的第一台轿车———“菱帅”诞生,这让福建汽车人彻底地扬眉吐气,原来外界对福建汽车的质疑不攻自破。福建是我国几个缺油省份之一。1958年起,我省多次筹建炼油厂,可都没能成功。但福建人仍不气馁,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筹建福建炼油厂。

  1988年底,湄洲湾南岸,福建炼油厂破土动工。4年后,福建炼油厂生产线上产出福建“第一滴汽油”,终结了我省“不生产一滴油”的历史。

  “改革开放30年间,福建在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并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有理由为这些先行者喝彩。”中国经济学者、从事多年中国企业研究的吴晓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福建这些经验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