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时刻关注着中国,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尤其是大学里的变化令人羡慕,”哈萨克斯坦著名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女士说。她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近日,她在阿拉木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说:“我在很多国家教过学,但我发现,中国学生的心态最轻松。课间休息,他们在走廊聊天时会发出由衷、爽朗的笑声,我从笑声中听到了希望。中国学生开放的心态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具体体现。”
哈菲佐娃教授现任凯纳尔大学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她告诉记者,她攻读副博士和博士时撰写的论文均与中国有关,前篇是《18世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后篇是《明清时期中国对中亚政策》。她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记忆犹新。她回忆说:“我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62年11月,当时是塔什干大学4年级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了8个月,但正是这短短的8个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哈菲佐娃先后多次到中国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兰州大学当客座教授近3年。
哈菲佐娃说,中国大学的发展变化令人吃惊。中国大学里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操场等设施都非常现代化、很先进。另外,从高校校医院建设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保障学生健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目前,中国很多大学的硬件基础设施非常齐备,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她说:“我还清楚地记得,1988年中国各学校已有复印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特别是中国大学生追求新生事物的欲望非常强烈,这让我非常吃惊。在兰州大学工作时,我发现住在同一宿舍的大学生们集资购买电脑使用,这对年轻人学习和了解世界非常重要。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回来后就建议我们哈萨克斯坦的学生也这样做。”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中国学生的心态越来越开放,他们不再像上世纪70和80年代以前那样整天待在教室和图书馆里。我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大学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所,平时都有学生在锻炼,利用率非常高,这有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说明了中国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哈菲佐娃说:“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学生的心态将更加开放。
哈菲佐娃说,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发达,各个门类的教科书非常齐全,甚至在同一领域、同一学科的教科书出版物也很多,教师、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中国政府在人文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使得中国在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和稳定提高,尤其是博士、教授的收入水平提高幅度很大,这让我们这些在教育领域工作了一辈子的外国教师非常羡慕。中国为优秀的学者、教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教学和生活环境,他们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哈菲佐娃最后说:“中国大学里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我坚信中国、中国青年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