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驾游
ZI JIA YOU
重庆词典:自驾游的兴起,也许并非只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流行一时,它更多的应该被看作是当代都市人千方百计远离都市喧嚣,渴求自我实现、精神安宁的内心需求。这种内心需求,首先建筑在物质充足的基础上,同时又成为了对物欲横流的反叛。
口述历史
讲述人
苏长城 重庆思域车友会资深管理员
本报记者 鞠芝勤 摄
自驾车山路探险、雨中宿营……对于每天忙碌穿梭于钢筋水泥的现代人来说,能够脱掉外衣,肆意地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无疑是最彻底的放松方式,也是每个人寻求心灵归宿的生命行程。
改革开放之初,旅游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如今,曾经的“奢侈品”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更不断向自驾游演变。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3.5辆,汽车越来越深入地走入寻常百姓家,自驾游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尝试。
最早的旅游是出差
改革开放初期,旅游就是出差时顺便玩一下。1987年,苏长城去南京出差,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仍坚持带着只有五岁的孩子去,“那个时候,出游机会太难得了。”
哪知刚上火车,苏长城便尝到了苦头:由于当时火车次列不多,只买到站票,旅游的新鲜感很快就被辛苦替代。“但在那个时候,外出旅行的机会,基本都是靠出差获得。”苏长城说。
首次旅行花了几千元
告别了出差旅行的时代,跟着旅游团到著名景点游玩,成为市民的新宠。说起自己的第一次旅行,苏长城掰了掰手指说:“那得往前推10多年了!”
1993年,国内兴起“告别三峡游”。当时,苏长城和妻子在重庆一家旅行社报了名,5天的旅行让他们玩得很开心。苏长城回忆,当时他们那个旅行团里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出远门旅行,大家感觉很新鲜,而且三峡风景真的很美。不过,回来后两人一算,这次旅行居然花了几千元。“10多年前,这笔钱差不多是我们两三个月的积蓄,多少还是有些心疼。”苏长城笑着说。
这次“大出血”后,苏长城一家又自费跟团外出过几次。“但这样的旅行方式既贵又累,还摆脱不了‘上车睡觉,下车观光’的老套,很乏味。”
自驾游比跟团更划算
因为不喜欢旅行团似的为旅游而旅游,那么拥有一辆车,自己开着四处走走,便成了苏长城的梦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
2001年,他买了一辆吉利车,便开始和家人一起涉足短途旅行。他计算过,和家人一起出去自驾游,好好计划一下的话,费用跟旅行团比要划算得多。
苏长城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自驾游。那是2001年的暑假,苏长城和妻子、女儿,连同朋友一共五人去了贵州。由于准备充分,一路上的行程很顺利。苏长城说,与旅行社相比,他更喜欢这种自由的旅行方式,“随团旅行的话,景点和时间都受限制,而自驾游,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控制。”
开着那辆吉利车,苏长城游遍了重庆的周边地区。
车辆升级越行越远
渐渐地,一辆吉利车已满足不了苏长城自驾旅游的需要了。想要有更高质量的自驾游,就必须换车。2006年,苏长城换了辆本田思域。
苏长城说,他开车旅行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变化是高速公路越来越多,开起车来舒服,时间也宽裕多了。开着这辆思域,苏长城已经去过厦门、海南、云贵、西藏等地。
本月初,苏长城带着妻子又完成了历时12天的泸沽湖之旅。不过,谈及最艰难的一次旅行,他永远忘不掉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之旅。那一次,苏长城是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去的,快到巴音布鲁克草原时,下起了暴雨。当时新疆很多地方都在修路,车子只能在便道上开,而便道的路况不好,轮子陷入泥泞中,出现打滑。妻子和女儿很害怕,苏长城一边安慰妻女,一边想办法。眼看着雨越下越大,时间也到了凌晨1点左右,车子还是启动不了。幸好有一辆货车经过,司机主动下车帮忙,两人一起用力,才把车推出了泥坑。直到现在,苏长城说起那个货车司机,依旧很感动。
自驾游 让互助精神得到发挥
除了美丽的风景,自驾游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那种团队精神。记得去年我们自驾去贵州黄果树瀑布,天公不作美,浓雾笼罩山间,能见度只有几米。
在这样不理想的天气下,自驾游的互助精神得到发挥———先行的车不时通过对讲机提醒后行的车注意转弯,减慢车速等。到了目的地,穿行在云雾缭绕、陡峭险峻的山间,车友们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俨然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永远都记得一位车友的一句话:“自驾游让老朋友感情倍增,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三年来
很多地方留下我的脚印
三年前的那个夏夜,跟朋友聚会时聊到自驾游,越说越兴奋,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即决定立刻出发,自驾到南川金佛山耍一晚上。
第一次自驾的路程虽短,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随意性强”的优点,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山坡,一群人也能够纵情山野。
金佛山之行后,我疯狂地爱上了自驾游,几乎每月都会邀约朋友外出走走,可以说重庆很多未经雕琢的地方,都留下过我的脚印。今年5月,我去了向往已久的广西桂林。跟自驾游又不同的是,虽然路途中只有我一个人,但目的地桂林已经有好多“亲戚”等待我的到来。说是“亲戚”,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见过面,都是通过互助网认识的。一共10天的行程,我只花了1500元,因为很多当地的朋友都会负责我的食宿,而作为回报,以后他们来重庆旅游时,我也将提供相同的“服务”。
本组文/本报记者 周文洁
讲述人
张瑾 房地产开发商
讲述人
冉其 汽车销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