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尚志:婚纱照 我的爱情由我做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16:07  华龙网-重庆晨报
风尚志:婚纱照我的爱情由我做主(图)
3个不同时期的婚纱照。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金夫人

  JING FU REN

  重庆词典:不知不觉间,几乎所有的重庆人,在新婚时都会打开一本婚纱影集,而影集中最经典的那一张又会挂上他们卧室的床头。人们开始用这些梦幻的影像,记载自己的美好青春和幸福憧憬。而所有这一切,在重庆,起源于金夫人。

  “上世纪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结婚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随着时代进步,结婚组曲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80年代:

  拍婚纱照轰动一时

  床头柜上,一幅18寸的婚纱照被镶嵌在精致的相框中,照片中的两个人对着镜头甜蜜地微笑着。

  别小看这幅照片的主角,这在1989年可是第一批享受到彩色婚纱照的重庆人之一。照片上,男的西装,女的婚纱,绝对的西式造型,但婚纱没有现在的漂亮。

  “这张照片当时在亲戚朋友间可轰动呢。”照片里的男主角名叫周云,老家在渝北沙坪镇王家村。他告诉记者,拍婚纱照在当时是最时髦的一件事,就这西服婚纱,当时只有重庆唯一的一家婚纱影楼金夫人才有一两套,2小时就照完了,但拍一套婚纱照得花100多元,几乎是普通人1个月的工资。

  90年代:

  办婚礼最讲究实惠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也逐渐演变成了彩电、音响、空调等家电大件。此外,男方还会给心上人买金戒指当定情物。

  廖晖和丈夫小赵的婚礼定在1995年5月,一过完春节,小两口就开始着手筹备婚事,拍婚纱照,预订酒店,买喜烟喜糖,忙得不可开交。

  “90年代结婚讲究进酒楼、酒店办婚礼,菜品实惠最重要。”廖晖告诉记者,当时重庆还没有婚庆公司,婚礼不像现在布置得鲜花满地,主持人也是自己找朋友充当的。“不过性价比很高,酒席是350元一桌,价格只是现在一桌婚宴的零头,菜品里还有鲍鱼呢。”

  廖晖告诉记者,现在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当时的婚纱照还不流行拍外景,自己想明年有空时,再去补拍一套外景婚纱照,争取再度个蜜月。

  21世纪:

  结婚越个性越受捧

  进入新世纪,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婚礼是晚上在船上办的,光焰火就用了几百支!”说这话的是去年才结婚的熊宇,去年结婚的时候在台北萝亚婚庆广场订的婚庆服务,搞了个游船婚礼。

  “我们省去了给父母敬茶的环节,改成了为双方父母喂婚礼蛋糕,而结婚用的戒指,则是由老婆和我一起养的苏格兰牧羊犬衔来的。”听着熊宇对当时婚礼的一番描述,记者已经可以想象出这场创意婚礼的盛大。他表示,光当晚租游船就花了2万元左右。

  这只是21世纪新式婚礼的一个案例,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婚礼几乎成了今天年轻人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重要标志,轻轨婚礼、自行车婚礼、仿古婚礼、海底婚礼、空中婚礼。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成了三个时代的结婚见证。

  口述历史

  三代人的结婚账单

  受访人:周云、石大秀

  结婚年代:1989年

  手表200元,新郎服装500元,新娘服装600元左右,床单被单等其它用品约300元,婚纱照138元,其它生活用品200元,置办酒宴1000元。合计:2938元

  受访人:赵先生、廖晖

  结婚年代:1995年

  金戒指2300元,彩电3000元,家具约2000元,婚纱照2000元,新郎服装1000元,新娘服装400元,其它生活用品1000元,办婚宴10500元。用品大约200元。合计:22200元

  受访人:熊宇、曾婷婷

  结婚年代:2007年

  装修新居10万元,家电5万元,家具3.5万元,钻戒2万元,婚纱照6000元,蜜月旅游1万元,主题婚礼2万元。合计:241000元

  最老婚纱摄影师讲述婚纱照变迁

  婚纱人物秀

  从最早的给黑白照片染色,到如今的个性婚纱照,承载了30年来重庆人对时尚和美的追求。昨天,金夫人集团总裁周生俊,也是业内公认的一位在岗最久的婚纱摄影师,就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30年来婚纱照的变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重庆就有少量的婚纱照出现了,但当时全是黑白照片。”62岁的周生俊在摄影行业打拼了30余年。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在留真相馆拍的都是黑白相片,摄影师在拍照之余,还要在冲洗的照片上“着色”:先把底片送到广州冲洗,然后由专人“化妆”,甚至在衣服上染颜色,要花20多天。

  1989年,周生俊下海开了金夫人影楼,率先引进一批彩色的婚纱和彩色冲洗机,打开了重庆的彩色婚纱照时代。

  “刚开始,由于重庆人对专业婚纱照太陌生,生意冷清了1年多,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局面才打开。”周生俊回忆说,90年代起,每天起码要接待十几对新人,有的客人甚至提前几天从万州、涪陵坐两三天来拍一套婚纱照,真可谓疯狂。

  由于摄影师不够用,流水线作业成了最简便的模式。化完妆的新人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新人的造型也大同小异。

  “到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年轻人喜爱的全是个性化婚纱照。”周生俊表示,现在每一对新人到影楼拍照,都要搭配一个摄影师、助理、化妆师的小组,进行一对一拍摄。而婚纱照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拍外景上,除了金夫人开设的仙女山、海南三亚等外景基地外,新人们自己选的外景也是花样百出:停车场、家、酒吧、电影院、荒草地,有的新人还会在婚纱照里重新演绎相识相恋的过程,“总之,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本组文/本报记者 曹嘉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