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国内土地市场难有起色,给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带来了挑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昨日表示,正在配合财政部门,积极研究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
研究更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在昨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鹿心社表示:“土地是重要的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资产。通过土地的有偿出让,确实为城市的发展建设积累了部分资金。”
但他同时称,国土部门已经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的收入。为解决这个问题,将采取更多的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使得土地的有偿使用收入不过分集中在一次出让;同时研究土地收益的分配使用办法,使得土地的收益分配、使用更加合理。
2007年初,财政部、国土部等部委曾下发《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将土地出让收支纳入地方基金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同时,对土地出让收入的支出方向,《通知》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主要是倾向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新农村建设,以及廉租住房资金保障等方面。
自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地方的“第二财政”。2007年的《通知》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再分配问题。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鹿心社也未在这方面透露更为详细的信息。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在被问及土地收益分配办法何时出台的问题时,国土部总规划师胡存智表示,还要与财政部协商研究,无法确定具体时间。
对于是否会采用将部分土地收益收归中央,然后再通过财政转移等方式回到地方的模式,胡存智笑言:“这是你们的设计方案。”
土地财政利弊
国土部数据显示,地方出让土地的收入所得在逐年增加。2006年全国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7.11万公顷、价款5796亿元。2007年的对应数字分别是11.53万公顷,价款9551亿元,同比增幅双双超过六成。
而除招拍挂出让土地的部分外,目前尚有不少土地是以协议划拨等方式出让,由于不够透明公开,地方政府在此中获得的收益难以统计。
地价专家邹晓云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土地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中占了很大比例,一些城市可能超过50%,如果加上其他相关收入,这个比例会更高。“这个比重要控制,依赖程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出现问题。”
“问题”在2008年真的出现了。在经历了去年地价大幅上涨之后,今年土地市场相对惨淡。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收入缩减。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当前落实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
中国土地规划勘测院副院长周建春近日表示,由于商品房的需求在减弱,土地需求也随之减弱。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12个重点城市的土地流拍达到30%以上。
“地方推出了数万亿的投资计划。但今年土地市场一是卖不出去,二是中央有总量控制,不可能多卖,土地收入无法保障,而地方财政不能出现赤字,资金筹集就成了一个问题。”邹晓云说。
此外,地方土地收益大幅缩水,也导致了廉租住房资金缺少保障。“靠这么少的土地出让收益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廉租房建设,是杯水车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日前表示。
作者 刘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