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话:从贵族到平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8:32  大众网-齐鲁晚报
电话:从贵族到平民(组图)
三款老式电话机

电话:从贵族到平民(组图)
公用电话亭

  “1988年,我爸爸辗转找了几个关系,还请装电话的师傅上了趟馆子,花了近5000块钱,我家才终于有电话了。刚装电话那阵,我妈特意买了毛线钩了块四方形的‘盖头’,专门盖电话。那时电话都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那可是‘大件’。”赵晴说。

  打个电话要“摔帽子、解扣子、拍桌子”

  郭自勇是邮电系统的老员工了,虽然今年刚退休,但提起电话的往事,他最先想到的就是上世纪70年代打电话的故事。

  “那时打电话是个很有派的事儿,人们打电话,总是先摇几圈电话机的摇把,大声说,‘喂!邮局吗?’因为当时电话必须通过邮电局人工转。”郭自勇解释说。

  郭自勇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电话的“难打”。

  “首先是排队。僧多粥少嘛,就要耐着性子等。好不容易排到自己了,信号差得又让人不敢恭维,打电话的人高声大调,邮局外面的人都听见了,话筒那边的人还在‘喂’,只有耐心地继续等待接通。打个市区电话有时比骑自行车还慢呢,等电话接通了,骑自行车早就到了。打长途电话就更难了,有时从早上八点挂上号到晚上八点都接不通。当时曾有人开玩笑,形容性子急的人打长途,总免不了‘摔帽子、解扣子、拍桌子。’”

  郭自勇说,当时报纸上还登过一幅漫画,叫《愚公新课》,漫画的内容是愚公在打电话,身后依次排着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愚公说,电话再难通也不要紧,反正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

  其实,电话就算拨通了,那边的人还得去找接电话的人,满院子、满楼道喊人接电话也成了当时的一景。

  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蔡可卿老人,曾担任青岛开发区办公室主任,他回忆说,“在改革之初,家庭没有电话,单位是每个楼层安了一部电话,我当时与其说是办公室主任,还不如说是接线员,整天扯着嗓子喊人,最后没办法,只能找个秘书替我盯着电话。”

  郭自勇告诉记者,当时往农村打电话就更难了,还必须避开晚上六点到九点的时段。因为那时候,农村的通讯很不发达,一根铁丝架过去既当电话线又当广播线,每天晚上六点到九点是广播时间。

  装个电话要“托关系、找门子、下馆子”

  “上世纪80年代末,家里能装部固定电话,那可是人们心目中‘小康’的标志。”今年已经53岁的江永安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在那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当时固定电话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1989年,他花了3000块钱装了部电话,“那可是相当于我两年多的工资呢。”江永安说。

  “那时候装电话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先要申请,申请完也不能马上安装,还要排队等候。有钱也不一定能马上花了,等候两三年都装不上的人也有。等几个月是常事,初装费简直贵得惊人,要3000多元,那时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一百多块钱。”江永安感慨,虽然为了装电话,自己曾经勒紧了裤腰带,但有了电话确实方便,当时不少街坊邻居有点急事还经常到家里“借电话”呢。

  从上世纪60年代就在邮电部门工作的陈继德老人说,电话初装员是上世纪80年代炙手可热的职业。“想安电话的人都竭尽所能地托关系、找门子,请初装员先到自己家安电话。有人请下馆子那可是经常的事。”

  后来,电话扩容,安装电话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困难了,但高昂的电话费还是让想安电话的人有点望而却步。“小时候好奇,没事总想拿起电话玩玩,那时电话费还挺高呢,后来,我爸爸竟然用小盒子将电话锁起来,防止我没事乱打。”赵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忍不住不断重复着“真好笑”这句话。

  风水转了,用户成了“上帝”

  江永安的家里,现在已经不止一部电话了,电话机也变“俊”了。“女儿卧室的是卡通造型、书房的是仿拨盘电话、客厅的是无绳电话,我单位办公室还安装了可视电话。”江永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一家三口都有手机,好多次我想把固定电话撤了,但考虑到环保、健康方面的因素,还是留了下来。

  谈起同事小周安电话的情形,江永安觉得时代真是变了。“没有初装费,赠送电话机,还服务上门,用户有什么问题,服务人员随叫随到。”江永安告诉记者,初装员在上门安装之前,给小周打过三次电话,询问上门安装的时间,小周每次确定了时间又临时有事,初装员空跑了两趟,但态度还是和蔼可亲。“这在以前真是不可想象,得罪了电话初装员,那就意味着你的电话安装遥遥无期了。”江永安感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