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网绵阳12月5日消息(记者郭淼 杨超)四川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当地一些地方红砖、水泥、河沙等建筑材料价格却成倍上涨,成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障碍。中央台记者郭淼、杨超近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调查采访,发现建材价格飞涨的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
沉重的“5、12”大地震让我们记住了北川这个名字,地震过去半年多,记者再次来到北川,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建家园的攻坚战。建设中的民宅随处可见,道路两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堆放着小山似的红砖、沙石等建筑材料。大规模的建设使建材价格开始疯长,外面300多元一吨的水泥在北川要卖到四、五百,一块不起眼的红砖,从震前的两毛左右,一直涨到如今的五毛多甚至是六毛多,仍然是奇货可居。
记者:这红砖多少钱?
村民:六角钱一块。
记者:涨价前修这两间房要多少钱?
村民:也就是两万多吧。加上外墙装修,里面也贴转。
记者:现在呢
村民:五万六万吧。因为材料涨价了,人工也涨价了。
建材价格飞涨成为村民们重建家园的一只拦路虎,它吞噬了国家给予的建房补助。为了支持灾民重建家园,中央和省市政府共同拨款,对重建房屋的灾民每户一万六到两万多不等的建房补助,每户还可以申请五万元的贷款。然而拿到了补助,申请了贷款,盖房子的价格却一路水涨船高。对于涨价的原因,当地政府表示是灾后重建建材缺口巨大,从外地调运建材运输成本提高所致。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市场规律,但当地不少干部群众对记者说,如果建房子的速度放缓点,很多当地建材生产厂家明年就可以恢复产能,有更多的厂家生产,价格应该不会如此之高。
记者:过了这个冬天再修,砖不就没那么贵了吗?
村民:是啊,但是过了今年就没有一万六了。我那个队就是这么说的。没有钱的,有钱的都赶紧回来了。有地基没地基的找个地赶紧下。
根据中央的规划,要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绵阳市提出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重建任务。四川省要求年底前要完成70%的永久性住房重建任务,绵阳市要求在二00九年春节前,除北川县城和部分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外,确保受灾群众住进永久性住房过冬。绵阳市副市长左代富:
记者:当地人的过冬问题是怎么规划的
左代富:灾区人民过冬没有问题,请天下人都放心,不会冻死一个群众,,不会饿死一个群众,截至11月30日没有一个老百姓还住帐篷,搬到可以安全过冬的房间。
绵阳市将这些指标以任务的形式下达到各乡镇,乡镇又将其分解后下达到村,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以至于一些乡镇驻村干部硬压村干部组织农民购买建材,动工重建。村民们都说,如果12月前不动工,就不能得到国家的建房补助,连五万的贷款和宅基地都没有了。
村民:很多社员都不想修,又不行,又没有这一万六。
记者:谁跟你说没有一万六?
村民:就他们生产队长。他们我们也想明年再年建,他们说不行,我是女儿女婿是准备不回来,再打一年工挣点钱再建房,没有钱。
因为灾区条件太差,政府曾经鼓励大家投亲靠友出去过冬,但在村干部、乡镇干部频繁上门督促和政策攻势下,很多外出务工本来不打算过来过年的人都被叫了回来,有的甚至辞了工作回到家乡盖房。天一天天冷下来,没有房子过冬,只能赶着盖房。
在采访中,我们感受到,当地政府希望老百姓安全过冬,尽早住进保暖的房子,愿望是好的,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盲目追求进度,打速决战,忽视了部分农民的经济能力和现状,反而增加农民负担,直接促使受灾群众面对超高的建材价格。
面对严峻的冬季气候形式,按照绵阳市的要求,11月底所有群众都要搬进永久性住房、活动板房和加固的房屋,绝不允许在帐篷中过冬。不让群众在帐篷里过冬本是关心群众冷暖的好事,但因为要赶在限期前完成任务,一些受灾群众不情愿的搬进了水泥地面还没有干透的过渡房。在条件最为艰苦的北川县曲山镇治新村采访时,记者恰巧碰上了绵阳灾后重建工作委员会农房办王主任,更为巧合的是,副镇长唐祖华介绍说,这里有几家村民刚刚从帐篷搬到过渡房,羌族的习惯搬家都要摆酒席庆贺,村民们摆了几桌酒,邀请领导和记者一起去村民家中分享他们的喜悦。我们欣然前往,但热热闹闹的酒席过后,村支书的一席话却让我们目瞪口呆。
村长:今天这边要求拆帐篷,明天那边要求拆着那个蓬,今天你们走了,我们的日子就得难过,今天晚上村民就要来找我:把东西给我看着,别人偷了我找你,我怎么办,只是眼泪没有掉下来。
记者:房子怎么赶在今天搬进去?
村长:直截了当说一句:是各级领导检查的形式。
记者:地上的水泥地干了吗?
村长:没有干,我们的时间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