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环保志愿者建议改变城市灭鼠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8:08  法制日报

  灭鼠非小事 处理不当可引发中毒事件或影响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韩乐悟

  进入冬季,很多家住北京的居民都会在自家小区的院子里、草坪上乃至许多公共场所散放一些老鼠药。对于这种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灭鼠方式,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者在进行了近一年的观察研究后认为,这种在城市里普遍实行的粗放式灭鼠方式需要改良。否则,不仅白白浪费公共财政资源,而且会对城市的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据了解,这一研究的缘起,似乎完全出于偶然。

  2007年12月初,几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们在北京南护城河东段河面上,发现十多只麻雀死在水中。

  我们认为,最大的可能,是麻雀吃了河岸边刚刚投放不久的、但被某种外力碾碎了的老鼠药。”一位志愿者回忆说。

  死麻雀和鼠药同时出现在相邻地点的现象,使志愿者们注意到北京市公共场所大面积布药灭鼠的事实。北京到底有多少老鼠、是否该采用鼠药灭鼠、灭鼠过程中导致其他非目标动物死亡怎么办、鼠药施放能否做到安全、环保……带着这些问题,一家环保组织发起成立了“鼠药调查志愿团队”。

  一年来,“鼠药调查志愿团队”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鼠药投放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据调查组介绍,多年来,“灭鼠”已成为中国城市疾病防控和环境卫生工作的惯例,也是北京市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由市区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和部署,鼠药灭鼠是灭鼠工作的首选方式。灭鼠工作依据《北京市除四害工作管理规定》、《健康奥运病媒生物控制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要受到上级部门监督和检查。

  目前灭鼠主要使用的药物为0.005%溴敌隆毒饵,外环境灭鼠则主要使用0.01%的溴敌蜡块。研究表明,和所有的化学毒药一样,溴敌隆同样存在各种负面影响,包括对人、其他动物以及环境。

  志愿者认为,虽然鼠药灭鼠年年进行,但灭鼠的执行单位和普通公众对科学控鼠和鼠药危害的认识不足,存在明显误区。除鼠药发放过程和投放中设置基本警示外,总的来看,控鼠工作缺乏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与“综合鼠害管理”的理念相去甚远。

  全程参与这一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环境史博士研究生毛达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讨论老鼠问题,但在许多地方都是控鼠而不是灭鼠,或者采取“综合鼠害管理”。原因有两个,一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说,老鼠是自然生态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全部消灭;二是从绩效上看,人类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老鼠都消灭。毛达建议我国有关部门也少灭鼠,多控鼠,这样可能更符合环境伦理。

  还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事后”措施的鼠药灭鼠必须让位给预防性的“事前”措施。控鼠措施的优先次序应该是控制鼠类的食物,防鼠建筑物,最后才是使用化学鼠药。

  担任研究小组组长的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镇中心小学教师朱秀荣提出了几点建议:北京市应当重新评估当前这种灭鼠工作的效果,同时把评估结果对社会公开,因为灭鼠花费的是公共财政;在灭鼠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对城市生态的负面影响,因为老鼠药一经投放出去就彻底流落到自然界中,完全依靠自然界来“消化”;全国更多的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应当参与到这一研究中来,关注本地的灭鼠现状。

  本报北京12月4日讯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