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慈善事业30年发展成就 扶危济困成慈善风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8:1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银川12月5日消息(记者陈朴 廉军)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下岗女工马志英,11年来共收养资助了180多名贫困、残疾女童完成学业,从她办起的女生之家里走出了65名大学生。

  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的李玲秀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玲秀说:“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关怀和帮助,我更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去关怀和帮助他人。”

  从下岗女工到民营企业老总,中华民族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正在转化为一种慈善风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过去由政府包揽基本福利、灾害救助到现在慈善事业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慈善事业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正式成立,2005年3月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与慈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慈善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日益增强。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98年的时候一年的捐款差不多到了100亿,但今年汶川地震,仅仅汶川地震,捐款捐物已经超过700亿了,今年可能要接近1000亿,全国已经形成比较严密的经常性的捐助站点,在这个基础上形成5000多个慈善超市,注册的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已经超过5000万了,另外慈善组织成长得也非常快,有1000多家基金会,基层慈善组织、慈善活动也发展很快,他们做了很具体、很体贴入微的一些慈善活动,也非常感人。

  王振耀司长认为,汶川地震把中国的慈善事业推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要把这种慈善热情延续下来,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要提高慈善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资金项目的开发更透明一点,一定要对公众的慈善行为进行社会广泛的表彰,使大家认识到人人可慈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