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富志:先富 大阳沟毛肚创神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15:08  华龙网-重庆晨报
财富志:先富大阳沟毛肚创神话(图)
郭建平在整理毛肚准备发货。本报记者 许恢毅 摄

  万元户

  中国词典: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的一篇通讯在中国首次提到“万元户”。从此,“万元户”风行大江南北,演变为“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表达了人们渴望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喜悦。从此,“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仅有几十元,提起“万元户”,大伙眼睛都放光,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也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

  口述历史

  郭建平:“资深”的鲜毛肚批发商

  “重庆的首批万元户,大部分都诞生在这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毛肚大王”郭建平穿过解放碑大都会广场,将目光再次锁定在大阳沟市场旧址上。这里曾是郭建平谋生的第一站。

  时光倒流11年,这里热闹非凡,蔬菜瓜果、山珍海味、名特小吃应有尽有。曾在这里划黄鳝的郭建平,1981年,改行卖毛肚赚到了他的首个“一万元”。

  卖毛肚

  半年挣了上万元

  1976年,只上到小学三年级的郭建平开始在大阳沟帮人划黄鳝,划一斤有4分钱的收入。那年他才13岁。

  “在当时,这被称作‘投机倒把’,市场管理部门发现后,直接就把划黄鳝的刀具没收了。1980年,我办理了营业执照,成为了重庆最早的一批个体户。”当年的往事让郭建平终生难忘。

  上世纪80年代初,八一路的“一四一”、七星岗的“山城”和中华路的“夜光杯”等火锅生意火爆,当时烫火锅的荤菜以黄鳝和猪肝为主,毛肚在当时并不流行。

  但在1980年以后,毛肚迅速走红。五一路上涌出了上百家经营毛肚的商贩,郭建平只是其中之一。

  郭建平看准商机,和另外2名个体户一起,包销市中区食品公司每天200头牛的90%的鲜毛肚。没多久,郭建平一人吃下所有的业务。

  “差不多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我在1981年初就成了万元户。”郭建平说,当时高兴坏了,眼泪直流,“但不敢对外声张。”

  “做毛肚生意离不开水,湿的钱经常塞满了口袋。有天翻开床头的铺盖,发现一摞一摞的钱都发霉了。”郭建平自嘲地说。

  搞承包

  诞生一批万元户

  “1983年前后,刚施行承包搞责任制,赚钱归自己,大阳沟市场的职工干劲十足,市场开始前所未有的红火。”熟悉大阳沟的郭建平说。

  “开始是小组承包,承包后第2个月已有盈余。下面职工纷纷强烈要求分组承包,想控制都控制不住了。”大阳沟的老职工何桥林回忆,随即,商场将2/3以上摊位承包到小组经营,不再统一进货,而是组长负责,自行进货,自行定价,只需缴纳税费和管理费。各小组职工的吃饭穿衣问题,商场不再负责。

  小组承包搞了不到三个月,商场陆续开始允许三个人、两个人以至一个人承包,摊位不够就进行抓阄决定。

  “搞承包让大家尝到甜头,有个职工第一个月领了130元,当时国家二级工工资才32元。第二个月,她的工资居然翻了一番,领了260元,随后就疯涨了,600元、800元、900元。”

  据悉,在1984年前后,大阳沟市场承包店面的职工年收入,相当一部分超过万元,多的甚至上了十万元。

  迷赌毒

  第一批老板败光了

  “赌博、耍小姐,吃不得苦。”在谈到当年的“万元户”后来败落时,郭建平感慨不已,当年和他一起在卖毛肚的100多家老板,现在只剩下他一人。  

  “最造孽的一批职工,万元户没当几年就破产了!”大阳沟一位老职工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职工承包摊位发财后,沉迷赌博,三三两两去附近宾馆开房打麻将,一炮两百三百,一晚输赢几万上十万,一些人甚至大借高利贷。

  据统计,这类沉迷赌博而衰败的万元户有10多个。其中一个老板,在大阳沟赚了钱后,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红火,后因赌博欠下高利贷,最后连火锅店都抵给了人家。

  “当年的万元户大多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挣到大钱后,往往不知道干什么合适,缺乏正确引导,不少人因控制不住自己而走上赌博、吸毒等路,最终破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