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冰第一集—中国如何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16:58   央视《新闻调查》
破冰第一集—中国如何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图)
原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

破冰第一集—中国如何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图)
原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破冰第一集—中国如何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图)
邓小平出访新加坡翻译

破冰第一集—中国如何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图)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

  12月5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破冰——走向开放》,以下为节目实录。(编导:白云升)

  记者:这里是上海外滩17号,上个世界30年代,美国的友邦保险公司就诞生在这里,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了冒险家的乐园,1948年友邦保险等外国公司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撤离了上海,1978年,中国第一次主动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友邦保险的母公司再次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它当时的诞生地,外滩17号,如今上海重新成为了东方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走在外滩,黄浦江两岸像一轴画卷一样铺陈开来,展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那么30年前中国是如何迈开开放的步伐?厚重的国门又是如何打开的呢?

  解说:1978年,无论是在中国的当代史上,还是在民间记忆里,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

  1978年1月1日,当时著名的“两报一刊”联合发表元旦社论,题为《光明的中国》。社论说: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我们的一些朋友和同志,也包括我们的敌人,都在密切注视着中国。在失去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失去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以后,在粉碎了“四人帮”以后,中国会向何处去?

  1978年5月2日,一支特殊的中国代表团从北京首都机场破空起飞,这架飞机穿越亚欧大陆,飞向五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联邦德国,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首次正式派出的高层代表团,他们在长达36天的时间里,考察了欧洲五国的25个城市,80多个工厂、矿山、农场、港口码头、大学和科研单位。

  杨波(原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看完了这些国家,我大开了眼界,很难想像,首先一出去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我们当时国内一公里都没有。

  解说:1978年的西方世界与刚刚结束文革的中国似乎行进在两个时空里,那一年,由今天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建的微软公司已经两岁,那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美国诞生,悄然开启了全球信息时代。二战以后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新技术革命的洗礼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现代化。

  杨波:我们参观西德北威州的一个五千万吨的露天煤矿,多少人?两千人,我们同样规模的五千万吨的露天煤矿,多少人,16万,相差80倍。

  解说:第一次看到西方世界的真实面貌,给中国考察团带来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也更新了他们之前对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固有观念。

  杨波:过去我们读政治经济,讲的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帝国主义垄断阶段了,它阻碍新的技术创造发明,我出去一看,过去这个观念变了,它们不但不阻碍技术进步,而且是花大力量来开发研究新的技术。

  解说:1978年的中国还是一个以粮为纲的农业大国。大寨,是中国农村的典型代表,从1964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一直到文革结束,大寨都是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1978年7月,大寨的村支部书记郭凤莲随中国农业代表团出访美国,这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这个曾经一直被称为美帝国主义的国家。

  郭凤莲(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当时我们看了以后,确实大家都很震惊,从播种一直到上肥料的管理,一直到它的机械化的喷灌,一条龙的喷灌,一直到农产品收割,到农产品送到加工厂,全部是一条龙,那真是了不得。

  解说:在当时的大寨,还是延续着上千年的小农耕作模式,虽然也有一些农业机械,但和美国比起来,美国的农业自动化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郭凤莲:蔬菜收割的时候,比如西红柿,机器过去把西红柿都收了,而且收起来大的是大的,小的是小的,它一下过去,一条龙筛筛筛,各项都分离开了,所以我确实对那些很钦佩当时。

  解说:从美国考察归来的郭凤莲向大寨人做了专门的报告,当时最让人们感兴趣的是普通美国人的衣食住行。

  郭凤莲:比如说这吃饭,我说人家现在是早上起来是一杯牛奶,晚上是一杯牛奶,咱们那时候咱们国家还没有,像我们大寨当时自己养的鸡下的蛋还舍不得吃,大伙儿都说那真是不得了,咱们想都不敢想。

  解说:1978年,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像被隔离在太平洋两端那样陌生和遥远,当时美国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已经超过70%,美国的穷人们也并不像从前中国人认为的那样无依无靠、流落街头。

  郭凤莲:政府也要发给他一定的生活费,这他是的最低保障。他们退休的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了,政府就要给他几千美金,把他们都保护起来,我不知道农民还能得到保障,都不知道,因为咱们没有保障。

  解说:这次美国之行,彻底改变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在郭凤莲脑海里的在印象,同时也让她想到了中国的未来。

  郭凤莲:我感到中国人民也是非常强的一个民族,我想美国能做到,我们也应该做到,我们也能做到,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中国也能过上那种光景,这可以说是自己的一种,好像异想天开的那么一种想法。

  记者:郭凤莲还只是众多的出访者之一,1978年,首都机场这个老航站楼记录下了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景象。那一年,几百架次的飞机载着几百个代表团飞往欧洲、美国和日本。据统计,这一年中国共派出各种代表团达到了529批次,人数是3200人以上,而其中副委员长 副总理以上的国家领导人就有12位,出访的人数多 、级别高,而且出访的目的地主要就是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只能用热潮两个字形容的出访考察,到底会给封闭多年的中国带回什么呢?

  解说:就在大批的考察团启程之前,1978年2月26日,全国五届一次人大会议提出了中国未来23年的发展目标,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萧东连(中国改革研究会当代中国史特聘学者):全党共识,民心所向。更深刻的就是文革本身它是一个灾难性的一个大动乱,文革结束以后,引发了全党性的,或者是全民性的一种思想的反思。

  廖汉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不转就要垮台,我们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谷牧:(原国务院副总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下定决心,经经济工作必须发展快一点。

  陈东林(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邓小平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想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国家,高速发展不走向世界是不行的。

  解说:实现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历史主题和民族梦想,从清朝末年兴起“洋务运动”,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系统地提出现代化思想,再到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央政府首次提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的构想,1975又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确定为20世纪末。但是长期的极左路线、闭关锁国和十年文革使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数次停顿,举步维艰,1978年,经历了十年文革的中国百废待兴,种种因素都为实现现代化造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作家韩素音时透露了自己的初步想法。

  陈东林:他说中国要发展,还是要学习外国,,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学他它的先进管理。

  肖东连:我们要采取拿来主义,就是好的东西我们都要拿来,要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在世界先进技术的水平之上。

  解说: 1977年国家计委提出在5到8年时间里引进56亿美元项目的计划,但是当时面临一个最大问题,谁也不知道国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先进技术,具体怎么引进。于是,1978年大批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代表团第一次走出国门。

  谷牧:我走之前,小平同志特别找我谈话,好的要看,坏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应当把它学过来。

  解说:在前往世界各地的大批考察团里,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由谷牧副总理率领的欧洲考察团,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欧洲五国,中国考察团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和异乎寻常接待。

  杨波:到(联邦德国)北威州,州长接待我们,在宴会上讲,你用50亿美金马上就可以定,用二百亿美金的话宴会以后,我们会谈一个小时就可以签字。我们代表还没有回来,法国银行的行长已经到北京,提出25亿美金的贷款。

  解说:当时的西方世界在1974年爆发石油危机,之后大量的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机会,恰好这时中国政府公布了大规模的引进计划。回国之后,考察团专门向中央进行了汇报并提出建议。

  陈东林:谷牧提出来了,要大胆地用欧洲西方国家的资金,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的思想。

  解说:当时不仅谷牧提出引进资金,从日本回来的考察团也提出战后日本利用外资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这在1978年之前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举动。

  肖东连:你是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制度上来讲是消灭资本主义的,你消灭了资本主义,你还引进外国的资本主义的资金,这是说不通,从理论上说不通,

  陈东林:我们文化大革命中,长期宣传的就是我们向国外借钱就会被资本家控制,所以借钱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