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中国三十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八大成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00:5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海口十二月六日电 (记者 王辛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六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农村改革的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过去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八大成就,未来中国农村改革着重八大领域。

  八大成就分别是,第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其中包括三项重大改革:确立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全面放开搞活农产品的购销,农民有了一个市场自由交易权;改革过去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结构,赋予农民财产支配权。

  第二,中国农产品的供给告别了长期的短缺,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改革开放以后,十八年间,中国粮食生产由七千亿上到一万亿;农业结构多元化,食物供应多样化,中国人民的营养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中国乡镇企业崛起增强了农村经济总体的实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的起码在两亿人以上,接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

  第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减贫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三十点七下降到去年的百分之一点六。

  第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迈出重大步伐。

  第七,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从先赋型社会变成后致型社会,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是一个超稳定社会,经济上农民均贫,政治上同质,文化上单一,社会结构封闭。改革以来,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农民的身份可经过后天的努力改变,向上流动的机率越来越高。

  第八,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序展开,农村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韩俊表示,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发展清晰定位,下一步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主要在八个领域。

  一是继续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二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四是放宽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五是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完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与补贴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六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七是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八是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探索农村治理的新机制。

  针对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跌,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工下岗回乡,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从第四季度开始明显减缓的现状,韩俊指出,目前要防止农业农村形势出现“拐点”。

  韩俊称,从历次经济周期看,经济下滑对农村的影响要大于城市。而扩大内需,短期之内依靠农民消费难以奏效,但长期来看,若没有农民消费,中国经济增长就缺乏支撑。(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农村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