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恩贾梅纳,有这样一些中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0:35  《环球》杂志

  刘芳

  大半年前,在乍得的中国人诱惑我说,你可能见过穷得丁当响的地方,但你绝对没见过穷得丁当都不响的地方,来乍得看看吧。当时我还被告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总共只有两条大马路,其中一条隔离墩还没修完。11月初,我花了跟回国差不多的往返机票钱,乘沿途国家首都站站停的非洲航班,转道中非共和国,用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抵达了恩贾梅纳那条正在修隔离墩的大马路旁边的上海饭店。

  上海饭店的四层新楼,在这个以泥房子为主的村镇规模的城市中间,是显眼的。热带稀树草原的旱季,白天和夜晚的空气都干燥,总有灰尘迎面扑来,牙齿好像嚼到沙。到处是持枪的军人,可以从帽子的颜色区分他们是宪兵、警察还是部队。街上跑着吉普,写着大大的“UN”、“CICR”(国际红十字会)、“EUFOR”(欧盟驻乍得和中非共和国维和部队),告诉你这里不是一个太平地方。总有人在扫马路,有时扫到马路中间来,但马路上没有垃圾,那是在找颗粒大的沙子和细石,作建筑材料,可以自用,也能卖钱。当地男女都身材颀长,看不到胖子,男人穿长衫,女人穿得鲜艳,布料一看就知道已经穿了多年。

  上海饭店的老板娘连雪花,也是显眼的。她高挑婷匀,丰润白皙,和22岁的儿子站在一起好像姐弟。我在的那几天,她始终是一丝不苟的淡妆,每天换一身套裙,好像是在发达国家的海滨城市经营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饭店后院养了三只羚羊,有一只正在长角,倔倔的,会追着人往腿上顶,还有一只猴子,精灵古怪,会“噌”地从树上跳下来,盯着你看。连老板出门开一辆黑色的大吉普,很多当地人跟她打招呼,叫她“Madame Shanghai”(“上海女士”)。

  因为在这个稀树草原上的村镇规模的城市生存了10多年,更因为在今年2月叛军进城期间收留保护了30多名同胞,上海饭店在乍得华人圈以及乍得本地人当中名气很响。

  为什么从江南来到这个最初只有几个华人、跟中国曾建交断交又复交的国家,为什么来了就不走,这一切的动机,在连老板解释起来,不过是“从小喜欢做生意”,“听说这里有钱赚”,“刚花钱装修了,怕叛军祸害,舍不得撤”,“都是中国人,打仗了不能见死不救”,“如果再打仗也还是不撤”……

  当时的细节,她都是被问到了才想起来,比如骑摩托去接同胞的时候街上正交火、等着抢劫的土匪一直守在街对面、酒店自卫的机关枪是架在屋顶上、小姑娘服务员被重点保护怕被糟蹋、贵重物品包好了几层装成废品扔在垃圾堆……不过9个月以前刚发生的事,却仿佛都过去很久,不仅没有恐惧,连战乱的刺激感都没有了。

  也有人心有余悸,心有不甘。从湖北过来开美容院的小王,撤离之后返回,发现店里拿得走的都被拿走了,连内衣都没给剩一件。从喀麦隆过来开诊所的老张,感叹自己三年逃了四次难,旱季来了一停电就是一星期。

  这几十个中国人,开诊所的、开饭店的、经营美容院、小生意的,终归是留了下来。这个遥远的中部非洲国家,75%的人口人均日消费不到1美元,没有出海口,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没有公共事业,基本没有制造加工业,物资奇缺,叛军还在城外虎视眈眈,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宜人居,也正因如此,才有生意可做。

  连老板说她没想过离开,还打算在乍得其他城市开饭店酒店,别人大多说在乍得也就是借居,就是为了赚钱,赚够了还是回国养老。白天,他们说着动词不变位、名词不区分阴阳性的散装法语,跟本地人打交道。到了夜里,他们可能聚在某家中国店里,吃点喝点,聊聊天,偶尔也说说别人的闲话。

  保命、赚钱、把日子过好,是他们在这里继续生存的条件和目的,把自己人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这些大命题,对他们来说并不直接。作为进军非洲的第一代中国人,他们在恩贾梅纳,就像外国的唐人店铺少不了的青瓷大花瓶、红灯笼、如意结一样,具有标志性,特征明显,结实,倔强,孤单。唐人店铺在里外生出根来,在四周延展开来,那不是几年,而是几代人的事。

  环球杂志2008年第23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