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陪葬品倒扣 墓葬年代成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4:47  东南快报

  陪葬品倒扣 墓葬年代成谜

  两个墓葬仅一米之隔,一样的陪葬品,却有可能是两个年代的墓葬

  墓葬中的陪葬品是考古队员解读古人最直接的途径。在罗汉山商周墓葬考古工地上,队员们通过解读现场的各种碎片,先后发现了宋代、明代、清代的墓葬,但其中一个墓葬的陪葬品却让队员们伤透了脑筋。

  在其中一个墓葬里,考古人员发现四个倒扣的陪葬品十分醒目,从外形来看,保存较为完整。据介绍,这种陪葬品叫釉陶豆,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比较常见,可考古队员从来没见过以倒扣的方式摆放的陪葬品。

  这四个釉陶豆不仅摆放的方式奇特,釉陶豆的釉色更是让队员觉得新鲜。考古队员说,西周时期的原始瓷的釉色没有这么好,看起来更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但目前难以确定。

  工作人员在对该墓葬进行清理时,在墓葬边上又发现了一个墓穴,并在该墓穴里同样发现一个釉陶豆、几个陶罐及一个玉玦,但釉陶豆没有倒扣。考古队员介绍说,一个釉陶豆加上其他几样物品,这种陪葬方式是西周墓葬的特点。

  两个墓葬似乎建在了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考古队员说:“两个墓葬的时间不一样,第二个墓葬中的釉陶豆釉色比较简单,建第一个墓的时候,第二个墓可能已埋在地下。”

  两个仅一米之隔的墓葬,一样的陪葬品,却有可能是两个年代的墓葬,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陪葬品倒扣着摆放呢?考古队员一时琢磨不清,“要等这些墓葬中的釉陶豆都清理之后,再进一步分析,才可能弄清该墓葬的具体年代。”

  首次发现墓葬群位于陡峭山坡

  3000年前罗汉山可能是个湖,或是长期雨水冲刷改变墓葬位置所致

  在罗汉山商周遗址考古现场,为了更好地统计和排序,考古人员初步整理出了20多个探方,他们惊奇地发现地势较为平坦的探方几乎没有墓葬,商周时期的陶片也比较少见,反而在地势比较陡峭的探方中发现了西周的墓葬群,这个现象显然与古人类的生活习性相去甚远。

  “罗汉山山势陡峭,出现这么多墓葬本身就比较意外了,更意外的是平坦的地方几乎没有墓葬,让人匪夷所思。”据考古队员介绍,古人都喜欢在较为平坦的地方生活起居,但在罗汉山这里似乎打破了常规。

  对此,考古队员做出两种推测。一是西周时期罗汉山附近都是水,所以显得山势比较平缓,古人逐水而居也就不足为奇。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佐证,附近盘石村的村民说,村里在挖地时曾发现做缆绳用的大棕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有水而且比较深,大一点的船只可以自由出入。

  另一种推测是,长期的雨水冲刷,改变了墓葬原来的位置。雨水将墓葬遗物带下了山坡,所以山坡下一些深土层中往往夹杂着多个年代的碎片。盘石村村民称,上个世纪50年代,在山下平整土地时曾挖出来很多陶片,但不清楚这些碎片是不是文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墓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