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桂林: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旅游变迁历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7:21   新华网广西频道
桂林: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旅游变迁历程(组图)
乘船游漓江而今已成为桂林旅游的传统项目(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桂林: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旅游变迁历程(组图)
乘船游漓江而今已成为桂林旅游的传统项目(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桂林: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旅游变迁历程(组图)
人们在漓江乘竹筏游览(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侯少华 摄

  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29日电(记者韩墨 陈瑞华)“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11月中旬举行的第九届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上,著名诗人贺敬之这首《桂林山水歌》一次次激发人们对桂林山水之美的由衷赞叹。

  这首《桂林山水歌》创作于1959至1961年间。当时,每年到桂林的游客十分有限,人们多半只能从诗词和图片中感受桂林。然而,50年之后的今天,旅游业已成为桂林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创收80多亿人元民币。沧桑巨变之间,折射出中国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的点滴变化。

  “桂林山水甲天下”,宋朝文人骚客王正功的名句一传几百年,鬼斧神工的天赐景致为桂林赢得了千古美誉。早在1973年,中国政府就将桂林列为24个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使之成为中国旅游开发的“先行者”。当时,桂林旅游以外事接待为主,景区也大多沿袭古代名胜,服务也较为单一。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桂林乃至中国的旅游业从此开始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坚定迈进。

  现为桂林旅游网总编辑的刘惠德在桂林旅游界从业已近30年,亲历了桂林旅游成长壮大的全过程。他说,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先天的自然环境优势加上改革开放的开明政策,让上世纪80年代初的桂林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短短几年,桂林就在前人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的早期景区格局。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桂林山水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攀升。1982年,桂林成为国务院确立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4年之后又被列为“七五”期间全国7个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1985年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评比活动中,桂林山水名列第二,仅次于万里长城……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不少城市的旅游产业均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西安、泰安、黄山等一批旅游城市兴起,旅游目的地城市之间的客源竞争愈发激烈,桂林曾一度出现游客数量下滑的局面。桂林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发现,过去将山水景致作为桂林旅游唯一优势的思路已无法适应游客需要,必须做出改变:在打“山水牌”的同时挖掘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俗。

  “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特别是了解异地异族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趋向,推动着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福建武夷学院旅游系主任周作明教授说,“开发历史文化资源逐渐被桂林旅游界所认同,单一的山水风景旅游思维得到新的理性升华。”

  桂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前,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在岭南设置桂林郡,从那个时候起,桂林就是“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南疆重镇,曾长期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桂林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和谐共融,多姿的风俗民情为桂林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灵气。

  借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桂林旅游业开始了内涵拓展的深刻转型。靖江王城、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兴安灵渠、龙脊瑶寨、金竹壮寨、侗族银水寨等一批历史人文景观得到逐步开发开放,特别是1998年桂林市区与周边12个县合并为“大桂林市”之后,一个从市区延伸至城郊,从城郊辐射到各县的全面旅游开发建设时代到来了。到20世纪末期,方圆27809平方公里的“大桂林旅游圈”悄然形成。桂林旅游业建成了以“百里画廊”漓江为核心,古迹观光、登山涉水、农家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相辅相成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格局。

  桂林旅游局局长李志刚告诉记者,2000年以后,桂林景区的开发顺应中国旅游市场的大势,向着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融合共进的方向进一步延展。一方面,漓江景区2001年获得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6年后,漓江景区从全国1万多个景区中脱颖而出,晋升为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另一方面,桂林着力开发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乐满地主题公园、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恭城红岩新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再次实现了产品结构性升级,提升桂林旅游的内涵与品味。

  一组数字或许可表明桂林旅游10年间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桂林拥有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25个,广西的国家5A级景区均在桂林。1998年,桂林游客接待量刚过700万人次,旅游收入31亿元,而到了2007年,桂林旅游接待游客达到1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两指标增幅均超过200%。桂林的入境游客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千人次跃升至如今的近130万人次。

  回顾往昔,“老桂林”刘惠德不无感慨:“桂林旅游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城市的成功。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息息相关,是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缩影。”

  展望未来,桂林旅游人充满期待。根据政府规划,今后3年,漓江补水枢纽项目、“两江四湖”二期等一批景点改造扩建工程将开工建设,桂林“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桂林还将与重庆、昆明等十多个旅游城市一道,开拓包括东盟、欧美、港台在内的海内外市场……

  “桂林是世界的桂林,桂林山水文化之旅令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桂林山水已经成为中国人向世界递出的美丽名片!”刘惠德说。(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