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发文呼吁关注怒江移民生活引发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3:08  生活新报

  2003年7月,怒江水电立项开工后不久就停工了。从那时起,怒江并没有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激烈的争论还在持续。今年7月2日,网上刊登了一篇由康鹏华等一群傈僳族青年写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封信,让时隔五年的怒江水电工程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调查篇

  一篇文章 带来轩然大波

  这篇文章呼吁不要只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要只留给他们的子孙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水库!文章还配发了几幅图片,其中一张发人深思:移民的新房子不够住,只好在房子外面睡觉。移民搬迁一直是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很明确,照片似乎证明怒江移民搬迁后新房不够住。这无疑给怒江的开发再次蒙上一层厚厚迷雾。

  康鹏华,福贡县人,那篇引起一片哗然的文章的落款处写的就是他的名字。

  康鹏华说:“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照片也不是我照的,文章里面所涉及的很多内容可能有些观点是原来我们当地很多年轻人在和汪(永晨)老师他们聊天的时候所赞同的一些观点,但并不是我写的,照片也不是我照的,这篇文章什么时候上的,我也不知道,直到后来有人找到我,我才知道有这么一篇文章。”

  后来,康鹏华曾要求网站把他的名字和文章一起删除,对方只同意删除他的名字。看来是有人借康鹏华的名字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照片故事 只是一个个案

  照片的故事发生在六库镇小沙坝村。新农村建设安置当地移民121户,其中一位名叫李玉兴的移民因为不满意新房面积搬进了搬迁总指挥部的办公室。

  李玉兴回忆说:“当时我搬进这个房子以后,当地的公检法司四个部门就把我撵出来了,那个时候是那样。我这样的情况全村有几家。但不是都住外面,原来是有房子,但是像我这种情况住房不够、房子太小、有两个娃的那些都有。我这个情况是不能代表我们村的。”

  从移民指挥部搬出后,李玉兴在父母的屋外搭起小棚,小棚外经常引来许多人围观,移民住在新房外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一个瑞典记者拍下的。

  现实篇

  当地百姓 生活确实太苦

  “一库四级”中的龙头电站马吉电站按照规划将要淹没阿其当底村民小组。

  阿其当底村是怒江中游从江边上山后的第一个村庄,村里人下山赶集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这里曾经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现在160多人的村庄已经走了许多人,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和孩子,而这些人中,男人占多数。村里人讲,村里女人都跑掉了,不为别的,这里太苦了,留不住人。

  丰志美5年前从100多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山上嫁到这里,她不忍抛下不满三岁的儿子,没有像村里其他女人一样跑掉。她说:“你看,(这里)什么都不方便,路也不方便,什么都不方便,不方便就是吃点什么东西都要下去(下山),上山下山就是一天。”

  在丰志美家下面的山坡上,刚满52岁的傈僳族人李文华靠着编背篓和簸箕,换点口粮维持生计。12年前李文华与妻子和两个女儿生活在一起,或许是环境限制,或许是性格孤僻,或许是喜好喝酒,他最终没有带给家庭希望,妻子和女儿终于离开了。李文华说:“以前腿没受伤、老婆在的时候也经常赶集,没去赶集有三四年了,腿受伤有一年半了。我在外面打工的时候老婆和孩子跑了,想起(老婆孩子)的时候,饭也吃不下,想也是白想,过了这么多年,现在不想了。”

  阿其当底村只是怒江两岸山区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怒江州1万4千顷的面积里,高山峡谷就占了97%,50多万人随着山势散落栖居于两岸的大山深处。

  然而如果像丰志美这样的山民作为移民搬迁,让生活变得方便一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水电专家张博庭先生曾经在2008年7月的一个雨后清晨,踏着泥泞爬上了这座山,爬了还没有1/100的路,他就摔在泥中。张博庭觉得,当地老百姓太苦、太难了,他原来对别人跟他讲女孩子上着上着学就跑了还不理解,“后来我摔了这跤以后,我觉得要是我我也得跑,确实是太苦了,回一趟家,买一包烟我也得走3个小时,爬3个小时的山,这种贫困确实难以让人忍受。”

  省移民局:请实事求是

  一篇文章多个来源,借用他名,混淆概念,以点带面,危言耸听,真正的作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把毫不相干的内容牵强附会拼凑在一起,在百姓中制造恐慌。云南省移民局的工作人员看了照片以后很气愤,他们说移民搬迁他们依靠的是国务院471号令,那是法律,如果移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移民可以依法诉诸法律。

  云南省移民局局长杨灿章对此深感震惊:“我是很气愤,用这种手段来这样做我觉得很卑鄙,你杜撰这个干吗?你实事求是地反映啊,维护移民利益是你的事,我也是啊,我希望大家都维护移民的利益,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事。真有这个问题我失职,绝对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有一份统计数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50多万怒族、独龙族、傈僳族、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二分之一的人还住在茅草房和杈杈房中,三分之一的人没电、没水,四分之一的还没通路。怒江开发不开发只要实地去看过以后,我觉得支持开发的会更坚决,原来怀疑的会赞成,甚至原来反对的人去看了以后,至少反对他也觉得这个理由不充分了。” 本组稿件均据央视

  水电开发 可改善百姓生活

  通过水电开发安置和改善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一直是怒江水电开发的重要原因。水电工程一旦开工上马,受水电工程影响的居民变成了移民。杨灿章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通过怒江开发我们只会让这些移民生活得比原来更好,绝对比原来更好,绝对不会出现让这些老百姓没有房子住,生活没着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叫他找我,我负责。”

  根据云南省移民政策,像李文华这样的残疾人,通过移民安置以后,每年有3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还配有20平方米以上的砖木结构的新房。云南省移民局根据国家移民法和当地人的生活现状对怒江水电移民安置工作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反复论证,他们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要超过原来生活水平。

  怒江州州长候新华说:只要国家支持,我们努力,老百姓愿意这三者结合起来,我们想把怒江的移民做成一个中国水电开发的典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怒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