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季羡林原秘书杨锐首度就藏品外流表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3:31  京华时报
季羡林原秘书杨锐首度就藏品外流表态
11月7日,季羡林先生的儿子季承带来父亲最喜欢吃的食品。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北大知情人回应须经法律手段

  北大知情人士表示,北大从来都没有占有过季老的房产。季老位于朗润园的院子钥匙在季老的护工手中,目前他已经把钥匙交给季承。蓝旗营那套房子的钥匙确实暂存在北大的保险柜中,季老的书籍、手稿和字画都在这套房子中。他指出,北大调查组对此事的调查一天都没有中断,“虽然目前已经对举报人手中的画作真伪有了定论,但是接下来还要调查是谁作了假?他的目的是什么?背后是否有阴谋?”

  知情人士透露,季老在2001年和北大签订了捐赠协议,表示会把他的书籍、手稿和字画捐献给北大,还曾经多次捐钱。但季承2006年曾经找过北大,认为这些捐赠不合法。今年11月28日,季承再次来到北大,出示了季老签名盖章的字条,但正文内容不是季老的笔迹。字条中说,由季承处理有关财产的一切事宜,以前给李玉洁和杨锐的一切授权全部作废,他要求把季老一切字画、书籍、手稿、财物全部交给他。但学校认为,季老现在还健在,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北大也一定会尊重。季承的要求牵涉到之前北大和季老的协议,以及该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的问题,不是靠交涉,而是要靠司法手段来判定。

  焦点4作梗

  季羡林之子父子相见受阻

  季承表示,13年来,他去过301医院很多次,但总是有些人从中作梗,不让他进医院见父亲。据季羡林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介绍,从季老85岁、季承60岁开始,父子俩就没有相见过,直到上个月首次见面。季承屡次努力与父亲相见,但有些人就是不让父子俩相见。

  北大知情人回应季老拒绝见面

  北大知情人士表示,13年前,由于季老父子之间出现矛盾,导致两人不见面,“当时季老身体还很健康,可以去各地开会,北大根本阻碍不了两人相见。”在季老住院后,北大也是在征询季老意见后才拒绝季承见面的要求。“我们不会干涉季老家的私事。”

  季承再回应家物应由家人管

  季承称,自己和父亲长时间没有见面,不完全是父子之间的原因,其中有人作梗。

  对于季羡林的藏品,季承表示没看过张衡手中的画,无法做出判断,不便进行评价。他将会等待北大和有关部门调查此事。但对北大的调查结果他很不满意,称“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季承表示,北大根本没和举报人以及家属见面了解此事。“如果已经调查完了,也应该把具体结果宣布出来”。

  季承认为,无论此事进行到什么程度,北大都应该把蓝旗营家里的钥匙交给他。“杨锐、李玉洁他们都没有授权,发生这样的事更不该插手。我们家的东西理应由家里人保管”。对于是否要求推翻季羡林的捐赠协议,他表示,“另外再说,一桩是一桩,和此事没有关系”。

  -相关

  杨锐首度表态

  “丢画事件”后,原季羡林的秘书杨锐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她一直选择沉默,没有接受媒体采访。昨天,记者通过第三方人士,获得了杨锐对此事的书面表态。

  “我的态度始终没有变:第一,我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季老、对不起北大、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我问心无愧。相信组织的调查,相信公安机关的调查,一定能还我一个清白。

  第二,无论怎样,我始终是尊敬、爱戴季老的。几年来和老人的朝夕相处,使我对老人有很深的了解,他和我自己的亲人一样。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管老人对我有什么样的误解,我都希望他健康、愉快,安度晚年。作为秘书,我过去没有做过任何不忠不义的事情,今后我也决不会,我不会去评论他的家庭事务。所以我无可抱怨。

  这是我的态度,我因此一直选择沉默。

  季老前后有过几位秘书。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李玉洁老师一直担任季老的秘书,她对季老忠心耿耿。

  李老师的年龄也已经很大,她的精力渐渐顾不过来,一些跑腿的事情需要找人来协助。而我的公公和李玉洁老师的爱人杨通方先生是四川同乡,也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所以我们一家和季老、和李老师一直都很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老师找到我去帮她。从1998年开始,我就跟着李老师在季老身边做一些工作。

  我看到一些媒体说,我的爱人是北大的领导,为什么他不“避嫌”,把我“安排”到季老身边去?可事实上,那个时候他也没有担任学校的领导职务,我去帮忙,并没有任何别的考虑。

  2006年8月,李玉洁老师突发脑溢血病倒。她的身体状况再不允许继续工作,所以她嘱托我来照顾季老,也得到了季老的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替李老师担负起照顾季老的职责。

  在李玉洁老师突然病倒的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季老身边需要一个熟悉的人照顾,需要人尽快接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先干着,先去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不管李玉洁老师还是我,都并不是哪个单位正式任命的,我们是在季老同意和信任的情况下,为他服务。如果老人不同意、不信任,我们的工作当然也无从谈起。”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周逸梅 李铁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季羡林 字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