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合作机遇叩响广西发展大门
——八桂大地50年的崛起之路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专电(张雪花)位于南疆边陲的广西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一直是偏远落后、老少边穷的代名词。正如歌仙刘三姐所唱的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而今,经过50年的自强不息、科学发展,广西这个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昔日西南边陲 今朝风生水起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沿海、沿边、沿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它东邻广东,西连云南,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与越南毗邻,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也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回望历史的脚步,这样的地理位置似乎并没有给昔日这块史称“八桂”的土地带来多少福祉。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这里长期被视为穷乡僻壤。“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这里特殊地貌的描述,或连绵或独秀的大山,成就八桂美丽风光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生产生活奠了一个落后的底子。而千里边境线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当地的顺口溜诙谐自嘲:全国都解放,我们在打仗;全国忙开放,我们在站岗;全国奔小康,我们喝米汤。1958年广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13元。
上世纪80年代北海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一举措如同清鲜的风,打开了广西人的视野。或许正是从那时起,他们日渐意识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优势,一种改变面貌的渴望悄然成长。
随后,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八桂大地开始了“战天斗地”改变面貌的系列大会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抗旱、兴边富民……从壮乡的村村寨寨到北部湾的山山水水,一切都天翻地覆今非昔比。羊城晚报记者樊克宁曾在上世纪70年代在防城港那良镇下乡当知青,谈起三十年间的变化,樊克宁感慨地说,当时从那良镇到桂林,要走半夜山路再倒好几次车,辗转三四天才能到达,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变化太大了。
近年来,广西提出优先发展交通,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如今吃完早餐从南宁出发,到越南办事吃午饭,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目前广西正加快建设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沿海组合港和南宁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变“神经末梢”为“国际枢纽”已成为广西上下的共识。
要加快发展首先要扩大开放。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东盟视角打开了广西对外开放新窗口,成为带动广西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明确把北部湾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同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赋予北部湾经济区最开放、最优惠的支持政策……
昔日边陲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造“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迈向“沿海发展新一极”成为广西人的新目标新追求。
发挥区位优势,对接东盟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北部湾开放开发,成为整个广西及所辖市的滚滚浪潮。首府南宁提出全面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着力打造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金融中心;素有“岭南都会”美誉的玉林则搭上了东盟博览会的“顺风车”,以中小企业为主角的“玉博会”,成为玉林主动授受中国--东盟博览会辐射的重大举措;贵港以港为媒,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的内河港口优势,推进江海联动,主动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钦州提出建设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高标准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和现代化集装箱码头……
八桂大地,风生水起,千帆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