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按照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酒楼餐厅平均每天消费3万套一次性消毒餐具,那么每天就有3万人会“不幸”用到浑身是“毒”的消毒餐具。
当大家还在为一次性消毒餐具的收费问题争论不休时,却很少人意识到,消毒餐具的卫生情况事实上更加令人担忧。昨日(12月9日),在思明区工商分局开展的餐具消毒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见识了这个“消毒”过程。
揭开黑幕 消毒餐具浑身是“毒”
第一家位于东浦路的餐具厂,可以说是3家中“设备最好,环境最脏”的。这里就是可以在不少餐馆看到的“日众洁”一次性消毒餐具的生产地。
大院里大约有10个水池,一名女工看到这么多人来,手忙脚乱地戴上手套。十来个人在各个水池前忙着清洗,此时,一些刚走进去“观摩”的人员已经被满天臭气熏得快要昏厥。
工作人员仍然非常卖力地干活,只见一名女工将一篮筐的脏碗浸泡到一池早已混浊的水里,一晃眼又马上捞了起来——这一篮筐的碗算是洗过一遍了。
女工说,他们的工作流程大致为:先将脏碗过水,再用水龙头的流水冲一遍,接着再过一遍水,而旁边放着的一小盒碱,也是“碗里有污点的时候才用的”。
大院旁的房间内有一台烘干机,上面的温度显示为60℃左右,充其量只能将洗好的碗烘干。而这些烘干的碗就直接被包装起来,连包装袋都是工厂自己生产的。
从墙上贴的“工作安排”来看,这家厂每天要为上百家店提供一次性消毒餐具。“客户名单”上显示,有的餐馆一天就要向他们购进近900套一次性消毒餐具。
东浦路上还有另一家餐具厂。离大门不远,两名男子正坐在办公桌前“专心致志”地工作,一双双筷子很快地被赤裸的双手“打包”。
这家生产“豪佳洁”一次性消毒餐具的工厂规模稍微小一些,但也算“五脏俱全”。一桶桶不知洗过几遍的水“坚守岗位”,过水碗碟。这些看上去挺干净的碗再被拿到另一个房间里,由另一个人边洗边放上一台机器的传送带上,不一会儿工夫,从里面出来的碗看起来白白净净。
谁也没想到,在看似平常的湖滨二里居民楼里,也藏着一间消毒餐具厂,它的名字叫做“亮都市”。
由于是住宅改造成的“工厂”,里面显得很拥挤。两三个大脸盆、两台体积不大的消毒柜和一台干燥机,这样简单的组合每天就能卖出500多套一次性消毒餐具。
现状 厦门几乎没有合格厂家
在昨天的检查中,现场发现的洗涤剂均为三无产品,据思明区工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甚至还发现过用洗衣粉洗碗的。同时,国家规定生产一次性消毒餐具至少需要六七道工序,这些厂家也未达到要求。
而一次性消毒餐具厂家除了存在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问题,还涉嫌虚假宣传。例如第一家“日众洁”的外包装上,写着“保质期3天”,却根本找不到生产日期在哪里;第二家“豪佳洁”,冠冕堂皇地写着“本产品为卫生部门鉴定合格餐具消毒产品”,这些都是典型的虚假宣传。
卫生部门的负责人更指出,目前厦门几乎找不到合格的一次性消毒餐具厂家。根据规定,从事一次性消毒餐具的工作人员应该办理健康证、戴手套、口罩等,但由于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证已取消几年,卫生部门对此的监管难度很大。
建议 餐饮企业应起督促作用
由于一次性消毒餐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次性消毒餐具的价格战也越演越烈。“亮都市”的负责人说,现在他们批发给餐馆的行情价基本上是0.5元/套,如果配套的东西较多,也不会超过0.7元/套。
餐馆在赚取一部分消毒餐具费的同时,是否也需承担一次性消毒餐具的风险呢?福建金海湾律师事务所郑志宁律师表示,一旦一次性消毒餐具对消费者造成损害,餐馆应承担直接责任。
因此,思明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餐饮企业在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前,应该事先审查生产企业的资质,并到该厂看其消毒是否符合标准流程、洗涤用品是否合格等,最好与生产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以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
与此同时,卫生部门负责人也提醒大家,如果需要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时,可以先用开水烫过一遍。来源:厦门商报(张黎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