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级“厚黑”:“薄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12:01  中国新闻周刊

  高级“厚黑”:“薄白”

  “厚黑”走红的年代,正是传统价值观遭遇挑战的年代,而每个年代又有每个年代的“厚黑”。新时期,令人迷惘的“新厚黑”包括:“大火来了,官员先跑;地震来了,老师先跑。”

  当各类社会道德谜题都因“厚黑”而有解的时候,出版界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原装《厚黑学》,由“厚黑”繁衍出的子子孙孙早已经无穷匮也。从办公室厚黑到爱情厚黑,从管理学厚黑到商家厚黑,诸如“冷庙也烧香”“有预谋地靠近”“肉包子打狗”“寓假以真”等厚黑大全层出不穷。

  《李宗吾新传》作者陈远总结了“厚黑”在某些群体中的上下通吃。他表示,《厚黑学》原本迎合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即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进阶的人的心理需求,但恰恰是他们对《厚黑学》误读得最深,以为模仿“厚黑”便是一条成功的捷径;此外,陈远认为,《厚黑学》对某些社会高层人士也有坏的影响,因为他们正在身体力行地“厚黑”。

  “只要官本位不除,《厚黑学》就会一直火爆下去。”《驻京办主任》作者、著名畅销书作家王晓方向记者表示。他认为,“厚黑”在一些地方上就是潜规则,左右着公务员的命运。王晓方总结,这皆和“官本位”的传统有关。在他几度高居图书销售榜的畅销小说《驻京办主任》中,主人公丁能通从市长秘书升任驻京办主任后,读书便从《资治通鉴》,转向了《厚黑学》。王晓方接着写道,“这或许就应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事业英勇地牺牲,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事业卑贱地活着。”

  不过,仅靠“厚黑”还是不能战无不胜。鉴于尚在学习“厚黑”的人生性依然还淳朴,有人在网络上总结出了升级版本的 “薄白”学:所谓“薄”者,薄情寡义,所谓“白”者,真金白银也,认为“厚黑”加上“薄白”,才是真正的如虎添翼。

  “厚黑”的终结

  “什么时候对个体的权益有明晰地界定,人人可以正大光明去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不需要用见不得光的手段,《厚黑学》就没有市场。这恰恰是李宗吾的厚黑的最高境界。”《李宗吾新传》作者陈远表示,他将李宗吾尊为“民间思想史上第一人”,认为“厚”是隐忍,“黑”是坚毅。

  从民国元年算起,《厚黑学》诞生已近百年。一个令诸人欣慰的结果是,“厚黑”的现象虽然被屡骂不绝,但其对青年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弱。如今关注个人利益早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80后、90后鲜有认真阅读《厚黑学》的。除了找工作时偶然抱抱“厚黑”的鬼脚,高校书店里,《厚黑学》依然有售,但已从生活哲学升华为就业指南。

  “厚黑”之神效也不断被质疑。《驻京办主任》作者王晓方认为,现在的民生情况复杂,即使当官,还是得脚踏实地有真本事,否则就立不住,立住了也走不远,如果一直按“厚黑”行事,迟早会掉到深渊里。他总结,“平庸的成功靠经营,高贵的成功靠创造”。

  而对于新晋中产的普通人而言,要紧的是掌握“厚”与“黑”的分寸,不能墨守成规。外企白领程真表示,时移世易,“厚黑”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厚黑”一把才有利于成功,而如今,一直皮厚倒也罢了,一味心黑却很容易触犯到法律,比如“三聚氰胺”。

  其实关于“厚黑”的远大前程,“厚黑教主”李宗吾早已经描摹出了一条进化路线。“最初民风浑朴,不厚不黑,忽有一人又黑又厚,众人必为所制,而独占优势。众人见了,争相效仿,大家都是又厚又黑,你不能制我,我不能制你,独有一人不厚不黑,则此人必为众人所信仰,而独占优势。”他举例,比如最初的商人,尽都货真价实,忽有一卖假货的,必定大赚其钱。大家见了,争相效仿,全市都是假货,又独有一家货真价实,此人又当大赚其钱。”

  李宗吾表示,这是“一种螺旋式之进化”。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厚黑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