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而珍贵的铜鼓、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风格独特的民族工艺……12月13日,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四大展区浓缩了广西各地的风情习俗等。免费开放第一天,便有超过4600名市民涌进展馆,争睹展品风采。
骑车1小时只为去看展览
新落成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坐落在南宁市青秀区下埌村旁,位于青秀山后山。尽管地理位置稍为偏僻,但并没有影响市民观看展览的热情。记者看到,当日上午9时,博物馆大门外已聚集了不少人。此时,还不断有私家车和出租车驶进来。
在博物馆后面的车辆停放处,贺州人李先生正在存放单车。他说,他在民主路广西展览馆打工,前几天从媒体得知广西民族博物馆落成的消息,便很期待到此一游。因为博物馆附近还没有开通公交线路,他只好骑自行车前来,“足足用去了1个小时,就当锻炼身体啦”。
由于还没到开展时间,市民徘徊在展馆门外。展馆主体外形是一面巨大的“铜鼓”,整个建筑又如同一只展翅的鲲鹏,吸引不少市民注目,大家纷纷掏出相机摄影留念。
铜鼓展区最受关注
上午9时30分,展馆工作人员开始发放参观券,市民凭票通过安检门后,一名男子连声招呼同伴:“快,上2楼,看铜鼓去!”记者注意到,直奔2楼的人还不少,铜鼓文化展区成了大家的首选。
偌大展厅里,数百面大小不一的铜鼓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烘托出浓郁的古朴气氛。展馆通过实物展示、实景雕塑、电子屏幕播放、图片和文字说明等手段,详尽介绍了广西少数民族铜鼓文化习俗、铜鼓的起源与发展演变、铜鼓的用途,以及铜鼓文化在当代的开发利用等情况,市民看得津津有味。
正对展厅门口的是一面云雷纹大铜鼓,有1.65米高、300公斤重,是“铜鼓之王”,市民纷纷同它合影。东汉时期一面铜鼓,除了表面刻有精美的纹路,还装饰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市民啧啧称奇。一幅关于瑶族铜鼓的实景雕塑里,几名“男子”正在进行铜鼓表演,活灵活现的演出,引得几名小朋友上前触摸,被家长连忙劝下。
展馆2楼另两个展厅是八桂瑰宝展区和中国与东盟展区。八桂瑰宝展区展出了50年来广西14个地级市的精品文物,中国与东盟展区主要展示了双方的合作概貌,并以微缩版的形式,展示了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盛况。3楼是五彩八桂展区,展示了广西独具地方特色的家居建筑、服饰、木作和节日文化等。这一切,同样让市民流连忘返。
市民看展览叹变化
在五彩八桂展区里,年过六旬的市民李女士观望着一台织布机,目光久久没有挪开。她小时候曾在武鸣县生活,当时,邻居家也有一台这样的织布机,多少个夜晚,织布机传出的声响伴她入眠。李女士感叹:“和如今现代化的机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在八桂瑰宝展区,市民周女士徘徊在“程阳永济桥”和“三江古宜鼓楼”之间,这两个微缩版的木结构建筑,唤起她曾经的记忆。她说,多年前,自己在柳州生活时,曾骑自行车去过三江,专门观赏了这两个地方,并为之深深折服。“没有用一颗钉子,就能造出巧夺天工的东西,一代又一代的前人真厉害。我们广西的传统民族工艺,可不能丢了。”
接踵而至的市民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小观众,他们是来自隆安县都结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队的农老师称,自治区50大庆之际,受南宁市有关单位邀请,该校18名壮族学生来到南宁,欣赏市容并参观一些展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学生们看到了比课本上更真实、更丰富的历史资料,效果很好。
“观众非常多,大家反映的效果非常好!”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覃溥告诉记者,观众不仅来自广西各市,也有一些来自福建和浙江等地,开放第一天,博物馆就接待了4600多名观众。据悉,本次公众开放日将于12月18日结束,每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