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78-2008:30年30个注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9:58   《瞭望》新闻周刊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注释一: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后期,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的“四人帮”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 1976年10月,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 化大革命”,党和国家的事业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拨乱反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错误,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工作走上 正轨的一项工作。拨乱反正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方面。思想上,坚决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 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坚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组织上,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的方针,平反冤 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同时按照“四化”方针,实行新老交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展开对于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通过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走上正 轨、顺利发展,出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32年来 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做出正确的结论,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决 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 反正的胜利完成。

  注释二: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解放思想

  “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工作刚一开始,就受到了“两个凡是”方针的严重阻碍。邓小平及一些老同志提出,要准 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1978年5月10日,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第二天又在《光明日报》上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新 华社向全国转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 ,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鲜明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就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胡锦涛 同志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 思想武器。

  注释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 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以这次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党 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 革命,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注释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文革”结束后,我国农村出现了农民自 发形成的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市场 经营的主体。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我国广大 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注释五: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实践充分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 思想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而且很好地发挥了 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的“窗口”作用,带动了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进程,在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注释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是对十一届 三中全会路线的进一步阐述。

  注释七:“三步走”发展战略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设 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五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 目标。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三步走”战略的实施, 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内容是:增强发 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 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 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注释八: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这篇谈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篇谈话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注释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领导的改 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 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用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系统 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 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 的理论体系。

  注释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 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注释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注释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及新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坚持 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注释十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基本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纲领:依据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 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形成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大形成了我们这样一 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经验表明:始终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注释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 献。党的十七大,把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 标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 济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总 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注释十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 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 一的整体,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 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 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 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注释十六: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 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 术。必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 强各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此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以此 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此作为国 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 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 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注释十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既要考 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应对 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的发展、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 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 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实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 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注释十八: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设规模 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 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注释十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 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 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 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注释二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 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贸组织, 为我国赢得了更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力地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强我国经 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利益需要。

  注释二十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构成了最适合我国国情、最能够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制度安排,集中体 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 优势的制度安排,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

  这其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 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 实践,对于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政 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 治功能。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 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积极稳妥,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七大从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出发,对深化政治体制政革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部署, 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 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要求。

  注释二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经过不断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已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已做到有法可依,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全面落 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注释二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 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党的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内 在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努力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促进科学发展。要按照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释二十四:加快推进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 和谐。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社会保障是社会 安定的重要保证,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 万户幸福,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 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 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 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注释二十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实现公平正义,就是使社会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 公平正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 出的位置。

  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看,我国近30年来在收入分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 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 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 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趋势。

  注释二十六:“一国两制”方针

  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 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以这种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从中国实际出 发,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 度的灵活性。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也得到改善和发展。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实践证明 ,“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统一最现实、最合理的途径,也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按照“一国两制” 方针,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创了港澳两地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通过外交谈判并以 “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的新贡献。

  注释二十七: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 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战略思想。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就是要坚持以毛泽东军 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 标,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革命化 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注释二十八: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对外工作各项方针原则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指针。独立自 主,就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独立自主,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注释二十九:党建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七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重 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 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 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坚持以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注释三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党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旗帜必须鲜明,态 度必须坚决,工作必须锲而不舍。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治本为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2005年1月,党 中央制定并颁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工作规划》的颁布,对建立健全教 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