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人给官员送万民伞事件调查:清官难敌思维定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12:2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百人给官员送万民伞事件调查:清官难敌思维定势
网上流传的送旗赠匾图片

百人给官员送万民伞事件调查:清官难敌思维定势
网上流传的送旗赠匾图片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龙婧|江苏泗洪报道

  “万民伞”下的真相

  他平时接待信访群众,无论对方年纪多大,身上多脏,总是两只手去跟对方握手

  “西楚刀郎”的这篇博文写得很煽情。

  “西方的感恩节即将到来,一股寒流袭击了苏北平原。11月13日一大早,在江苏省泗洪县政府楼前上演了感人的一幕:数百名群众自发地排着整齐的队伍,抱着铜匾,撑着‘万民伞’,打着‘清官旗’,集中在泗洪县政府门前,长长的一串鞭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在这支队伍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人,有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有从外地匆匆赶来的打工仔,有下岗工人,有农民,有孩子,有离退休老干部,有退伍军人。每个人都在期盼着能再见见他们的恩人---王守权。

  他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带走了泗洪百姓的敬仰,却不带走一片云彩。得知王书记调走的消息,当地群众用一种最古老的感恩方式---‘万民伞’和‘清官旗’,来为他送行。”

  这是一篇名为《县纪委书记离任,百姓“万民伞”相送》的博客文章,配以几幅现场照片,发表于11月30日。这篇文章很快被推荐上网易首页,随后,引起外界巨大的争论,博主、纪委书记王守权和送“万民伞”人,都成了舆论探究甚至怀疑的对象。

  一开始不少人赞叹这位纪委书记的高风亮节,但随后质疑声开始迅猛增加。敏感的网友首先在照片上发现了“破绽” ,博主贴出的照片上,无论哪张,都只有“寥寥十几人”,跟他在文章中提出的数百人相去甚远;几乎所有的锦旗都是一个模式,组织痕迹明显;而随着“西楚刀郎”被曝出泗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身份,更让他的博客显得“有待商榷”。

  网络言论开始呈一边倒之势---这篇博客或是王守权自己的授意,或是博主的政治投资,或是泗洪县委宣传部自编自演的一场“拍马屁”闹剧。

  怀疑和指责,开始铺天盖地袭来,让居于江苏西部小城里的所有当事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西楚刀郎”是谁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经调查核实,“西楚刀郎”为泗洪县委宣传部一位李姓科长。

  12月8日,泗洪县委宣传部内空荡荡的,只有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员。据这名姓孙的工作人员解释,12月9日是泗洪县“春回上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个大型活动,宣传部的其他人都去了上塘镇筹备,其中包括“西楚刀郎”。

  孙姓工作人员说,根据他的了解,李科长是一个十足的文人,并不会故意去拍领导马屁,而且平时就喜欢“有感而发 ”,看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在自己的博客上舞文弄墨一番,而他的博客也开了有两年多了。在博客上写这个活动,也就跟一般的文人抒发情感没什么两样。

  “西楚刀郎”今年33岁,中文系出身,曾做过老师,几年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先在乡政府工作,后因业绩突出,被调至县纪委,很快又被调到了县委宣传部,现在的身份是理论科科长。

  几经周折,本刊记者终于电话联系上了“西楚刀郎”。“写这篇博客就是出于感动和冲动”,“西楚刀郎”首先否认了外界对自己拿这篇博客作政治投资的怀疑。他一再强调,自己与文中的县纪委原书记王守权不在一个单位,“而且我才30 多岁,做这样的长线并没有太多意义,何况网络上有太多不确定性,我也没必要冒险。”

  “西楚刀郎”说,他对王书记的印象“特别好”,因为王书记特别亲民,几乎每周都要去信访局现场接待上访群众。

  他说,当天听同事讲述了送锦旗的事情后,非常感动,然后又搜集了当时的一些照片,觉得的确可以写一篇文章。“ 当时情绪比较高涨,文章也因此带上了煽情的色彩”。

  只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篇文章会带来这样巨大的社会影响。

  对网民质疑的照片问题,“西楚刀郎”解释说,照片是同事拍摄的,可能为了画面的美感,镜头的焦点并没有对准大量前来送行的老百姓,所以出现在照片上的只是稀疏的几个扛旗、抬匾、举伞的人。

  “网上的热烈反响,虽然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但对我的现实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他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澄清,自己并没有像一些报道所说的被停职,每天依然照常上班,“现在唯一内疚的事情,就是打乱了王守权书记的平静生活”。

  王守权是个什么官

  姬再清在照片上举着“万民伞”。

  他曾经是县航运公司的工人,大字不识,目前住在一个拆迁安置村里。姬再清的家,就在村的最东头。家里的两张床是用木板搭起来的,进屋的地方比较亮堂,放着一张坑坑洼洼的桌子,这是他的小孙子写作业的地方。

  “我是真心感谢王书记!”满脸大胡子的姬再清说,他的房子是2001年拆迁的,由于没有足够的补偿款,也没有临时安置房,买不起房子的他和老伴,只能到处租房。为此,他开始不断上访,但很久都没有结果,直到他在信访局遇上了王守权。

  不久,王守权帮他解决了临时住宿。2007年,又帮他解决了安置房,让他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

  姬再清说,他一直视王书记为恩人,2006年就萌生了给王书记送一柄万民伞的念头。为此他还专门去了一趟松江打听价钱,但被吓了回来,因为松江的伞要用丝绸和绣品制作,价格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姬再清这个隐蔽的愿望,直到听说付玉珍他们要给王书记搞一个“大动作”后,才又重新燃起。

  付玉珍是一名越战伤残军人,复员后被安排在泗洪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上班。他告诉本刊记者,前几年内退后,他所在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而跟他一起复员的9名伤残战友,所在的单位同样不是倒闭就是半倒闭,大家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他们走上了集体上访之路。这个问题也是被王守权解决的。他安排民政局、信访局、劳动局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然后批示有关单位,将付玉珍这个群体的退休待遇提高,还安排有关部门给他们免费体检,甚至还四处“化缘”,安排他们去曾经战斗过的广西,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作为对这些伤残军人的补偿。

  11月初,付玉珍从一些上访户口中听到了王守权要调走的消息。“当时就决定给他送锦旗,表示我们的感恩。”

  他找到在环卫所工作的军转干部朱修平和夏书关商量。朱修平并没有上访过,但在陪战友上访的过程中,对王守权留下了“不是一般好”的印象。

  一个细节打动了朱修平,那年冬天,他陪战友在多次上访无望后,听说了王守权这个人,于是跑到县委招待所虹州宾馆去“堵截”。

  “我并不认识他的车,但他的车却主动停了下来。”朱修平向本刊记者描述当时的一幕,“可能是我跟战友拿着材料的样子比较引人注意,王书记让司机停下车,主动询问我们,并拿走了我们的材料。”最后,这个事情获得了解决。

  朱修平说,王书记最让他感动的一点是,只要去上访的人,都会得到他的手机号,而且他的手机几乎24小时开机。

  泗洪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对本刊记者说,王守权这个人不错,“见谁都笑眯眯的,他平时接待信访的群众,无论对方年纪多大,身上多脏,总是两只手去跟对方握手”。

  在博客的照片中,有一位小学生举着一面锦旗。这名学生姓李,由于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他只好寄居在贫困的姨妈家,无法上学。2007年初,他在别人的指引下给王守权写了一封求救信,诉说自己的情况,并表示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信被王守权看到后,他到孩子的住处核实了情况,并协调教育部门免除了孩子的学杂费、住宿费等,民政部门也将这位学生纳入了低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万民伞 清官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