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30年变迁:外交部举办公众开放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5:11  中国青年报
改革开放30年变迁:外交部举办公众开放日
  2004年7月21日,在外交部开放日上,来自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夏令营的小朋友为时任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戴上红领巾。本报记者 陈剑摄

  本报讯 (记者 王波) 2005年8月14日一大早,福建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林圣松抵达北京。他千里来京只为了能在14日看一眼外交部,见见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

  这是外交部第6次公众开放日。位于北京市朝阳门立交桥东南角的这栋灰色圆弧形建筑,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块神秘之地。

  直到2003年9月6日上午,也就是这栋建筑建成6年后,一度紧闭的大门终于打开。这一天,外交部举办了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走进外交部的公众,或许还怀着好奇,但那种张望时的惶恐,已经完全没有了。

  “外交部是全国人民的外交部。”时任外长李肇星的回答,多少告诉他们,这个国家和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而这一扇扇大门,在由紧闭走向虚掩再走向洞开的过程中,大门之内,不仅多了一双拉动门环的手,也多了一双倾听门外声音的耳朵。

  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2001年1月全国人大向全国公开征求《婚姻法(草案)》意见之后,第二次就一部法律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这两部法案,都与10多亿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体和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利益交锋与力量博弈越来越频繁的变革中,身处高堂、权力在握的人们,开始倾听衙门之外亿万民众的呼声。2008年5月1日,经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公众应该获知的东西,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虽历经曲折也依旧毫无收获了。

  2008年10月19日,又一批公众在开放日被迎进了外交部。外交部长杨洁篪告诉他们,“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在外交部内,他们第一次见证了中国驻外使节任职宣誓仪式;在外交部外,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一些民众也毫不费力地了解到了他们过往不曾有机会了解的新闻和故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