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西藏商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报道专题 > 正文
拉萨私家车拥有量8年翻4倍
-1990年,第一批购买私家车的市民要预订
-1994年,拉萨出现了第一辆“面的”
改革开放初期,永久、凤凰牌自行车作为市民的代步工具,曾风靡拉萨;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逐渐成为市民新宠,那个年代,大街上如果偶尔驶过一辆私家车,便会引来路人翘首张望;拉萨真正出现第一批买私家车的市民,是在1990年前后,那时,买车需要预订。30年风雨历程,30年沧桑巨变,拉萨街头川流不息的车流,是时代变迁的最好见证。
上世纪80年代 买车为生计
拉萨最早成批出现的私人汽车是跑运输的货车。
对于拉萨市民来说,“汽车”这个字眼最初不是享受、身份的代名词,而是挣钱的工具——押上大部分家当,购买的运输车。“那时,大街上看到最多的就是东风、解放牌大货车,拉着满满的货物,穿过城区。我和朋友买车就是为了赚钱,全家老小的生活、孩子的新衣服都要靠跑运输来挣。”上世纪80年代在西藏参军,之后留在拉萨跑运输的郭建国,对那一幕记忆犹新。1988年参加工作,现任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教导员的关卫华也有同感:“上世纪80年代,除了满街跑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外,就是跑运输的大货车,私家车寥寥无几。”
上世纪90年代初 买车要预订
1962年2月成立的自治区汽车配件公司,于1990年5月份正式改名为现在的自治区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成为西藏第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见证了西藏第一批私家车。流入平常百姓家的历程。
现任自治区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销售公司经理的姚红旗说,十几年前,拉萨的私家车发展速度还是非常缓慢的。“印象中,大约是1990年下半年,公司迎来了第一批买车的市民。”
姚红旗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卖得最多的车是夏利和长安铃木,沿着青藏线拉进来,数量不多,品种单一。
“那时市民买车,要先到公司预订,交够订金,有的一个月后才能提到车,一辆夏利的价格是8万多元,能买到一辆车就算不错了,这是那个年代买车市民的普遍心态。”
他说,现在公司销售的车辆有几十种品牌,车型丰富,选择空间很大 ,几天前悍马车“杀”进了拉萨市场。买车的年轻人已经无法体会买车要先预订,没有可挑选的品牌和车型,也不能砍价的年代的滋味了。今后,市民的交通工具只会越来越方便和新奇。
1994年 第一批“面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拉萨市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市民感觉到居住的城市变大了、道路变宽了,拉萨市民出行对交通工具的依赖越来越大,也就是在这时,大街上悄然出现了“面的”。没有顶灯、没有纳入统一管理,现在看来并不光彩,但也正是这些“面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促使政府通过多项管理措施,规范成现在的拉萨出租车市场。
“到哪里?4块。”在关卫华记忆中,拉萨出现的第一批“面的”招手即停,谈好价格就走。1995年,运管部门开始整顿“面的”市场,车身刷着统一颜色、装着顶灯、有着各自编号的出租车取代了“面的”。据一位老司机讲述,拉萨第一个开出租车的司机是一位从甘肃来的外乡人,当时住在拉萨北郊,挣了钱后,回内地去了。因为人员流动太大,已经无从考证这位老司机的话是真是假。不过,祥云公司一位甘肃籍老司机告诉记者,1995年,他从老家来拉萨,买了辆夏利车跑出租,那时大街上出租车不太多,出租车司机多是外乡人,后来带动了本地人也走进出租车司机行列。
昨日下午,记者从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获得了最新的数据。截至2000年1月,拉萨市私家车的数量为2451辆,而到2008年11月,拉萨市私家车的数量则达到了10858辆。短短8年,翻了4倍多,而且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