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名变迁折射三十年巨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16:14   西海都市报
地名变迁折射三十年巨变(图)
城市版图日新月异。资料图片

  “每年到我这里来登记注册的新地名有几十个,其中,2004年西宁市新增地名150个,成为历年之最。”西宁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的王全录处长说。从2004年至今,在五年的时间里西宁市新增地名343个,新地名的大量涌出见证着西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大发展。

  地名变迁折射西宁三十年巨变

  五年新增地名343个

  见习记者金玉

  三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但是1978年到2008年,对于西宁人来说,却是变化最大的30年——一丛丛低矮的平房变成一片片高级住宅社区,一条条泥泞的土巷转身成为热闹繁华的商业街……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版图的日新月异,不少老地名逐渐被人们遗忘,一个个新地名又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地名的不断变化中,老西宁们禁不住感叹着西宁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那些记忆深处的老地名】

  ·西宁和平餐厅

  对于近30岁的魏女士来说,记忆中小时候最为“奢侈”的事情就是去东大街的西宁和平餐厅“吃席”了。“餐厅像个大礼堂,一年中只有偶尔遇到‘吃席’这种大事时才会去,而且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才会在那里办宴席。”回想起小时候跟着大人去和平餐厅“吃席”的场面,魏女士至今还是难以忘怀:“每次去和平餐厅,都像过年一样。第一次吃鱿鱼和海参也都是在那里。”

  建于1959年的西宁和平餐厅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后寿终正寝。但餐厅的酥饼却流传了下来,一位老员工在莫家街市场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支了一张小桌子,摆起了酥饼摊,桌子前面围着的白布上绣着“老和平酥饼”五个红字。儿时的记忆一直伴随着魏女士的成长。现在,她还是习惯去莫家街“老和平”买块酥饼回家。像魏女士一样,买酥饼的多是几十年前西宁和平餐厅的老顾客。虽然“和平”二字历经风霜,但酥饼的香味却并未改变。

  现在,魏女士每天上下班都能路过西宁和平餐厅的旧址,现在是亚都商场,而吃饭的地方,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只有一个选择的地方,西湖银峰、世家鲍翅……想吃什么都有,但记忆深处,她还是最爱那酥饼香。

  还有西宁市百货公司、湟中大厦、刘胡兰商场……那些曾经带给老西宁人无比骄傲和快乐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成为了历史变迁的一个记载,而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更豪华的现代建筑,是人们更丰富的物质生活。

  ·解放剧场

  市民杨毅快40岁了,他对解放剧场情有独钟,因为那是他儿时的天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放剧场的成人票每张两毛五分钱、儿童票每张一毛,虽然那时候这还挺贵,但剧场里每天仍座无虚席。由于父亲在秦剧团工作,经常在解放剧场演出,时间长了,我也就和售票、检票的叔叔阿姨们混熟了,这让我得到了不少免费看电影的机会。每放一部新电影,我都能混入剧场,站在剧场边上看电影。靠着“混票”,我看了《奇袭白虎堂》、《打击侵略者》、《碧空雄鹰》、《大闹天宫》等不少电影。”说起小时候的往事,杨毅脸上透着骄傲和陶醉。

  这个曾紧邻大十字百货商店,建于1957年的剧院因地处解放巷而得名。现在解放剧场的原址已经被大十字百货商店有限公司购买,目前正在扩建当中。

  和解放剧场一起消失的还有西宁电影院、昆仑电影院、大众电影院、湟光电影院,而曾经的人民电影院也改名为影视中心,青海剧场则在发展中不断成为西宁最好的电影院。位于城中区西大街的人民剧院,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