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代放突击式的探索之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10:24  江南都市报
黄代放突击式的探索之路(图)
黄代放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但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12月份,新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专文撰写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发展的意义。总编辑艾略特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它是我们的故事,是全人类的故事。”确实,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一个个打着时代烙印、个性鲜明的人物把中国变成了巨大的试验场,逐步向商业社会转轨,奇迹总是在其中不断闪现。

  作为第一代下海创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我省第一个上市民营企业的领导者、作为中部省份第一位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的省工商联合会会长,江西泰豪集团的掌门人黄代放有着太多故事值得书写。

  1988年

  毅然下海两万元创立泰豪集团

  “我不会选择做一个平庸的人,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障的乞求的生活。”这是黄代放的人生信条,多年来也一直践行着。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人生追求,黄代放完成了一个从砸烂铁饭碗到捧起创业碗的转变。

  从大学时代起,黄代放就怀揣着当一个“不寻常的人”的理想。1986年从清华大学汽车系本科毕业后,黄代放分配在南昌市工业研究院任技术员。这个羡煞旁人的工作却不是黄代放的梦想,他想着打破这种桎梏。黄代放是幸运的,时代赋予了他机会。1988年,在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他怀揣着闯荡江湖的激情,凭着仅有的两万元“下海”,毅然停薪留职,创立“泰豪”。

  在创业的过程中,黄代放也遭遇过挫折与迷茫,苦恼过、困惑过,也疑虑过。对于那时以农业为主导的江西而言,工业本就属于配角,何况还是个体老板的私营公司。但黄代放抱着“不走寻常路”的信念,一直坚持下来,企业也在坚持中逐渐壮大。

  1992年,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条政策:科技人员搞技术承包,可与所在企业分成,承包者所得不低于50%。该政策为技术人员下海提供了政策保障。也就在这一年,江西省提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计划,工业在江西首次被赋予主角地位。黄代放对于未来的发展,感觉底气更足了。

  1998年

  大胆创新带国企走出困境

  1998年,一场关于国有企业的“生死讨论”在全国展开。事实上这意味着一场即将绵延十多年的资本盛宴已悄然开始。对陷入困境或处于市场边缘的国营资产的分割、重组与出售,将成为财富积累和改革成果分配的重要方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相当一部分人正是从庞大无比却又貌似僵化的国营资本这座大山上获得了新的机会。

  就在这一年,黄代放兼并了当时总负债1.06亿元、累计亏损29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87%的国有企业——江西三波电机总厂。由于历史问题以及新老文化的冲突,黄代放被推到了一个充满艰险的境地。危情时刻,他大胆实施改革、调整运行机制、重塑企业文化、转换管理模式,并在南昌高新区辟新址建成了现代化的泰豪科技工业园,其中有建筑面积10270平方米的信息大厦,18746平方米的空调、电机和军工电站现代化生产厂房,14000平方米的研发大厦,彻底摆脱了原三波厂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

  那段日子,黄代放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企业一步步走出了泥沼、脱胎换骨。如今的三波电机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军工电源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技术+资本”的发展思路,探索了一条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的新路,被誉为“泰豪模式”,被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赞为“行胜于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