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部首批个体户的生意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11:05  兰州晨报
东部首批个体户的生意经(图)
看着自己一手创办起的“小商品批发广场”,顾月芬欣慰地笑了。本报记者 郁婕 摄

  一位东部市场女商人成功之路浓缩一个时代一群人的致富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初,“个体户”这个词专指那些没有国家任何保障、靠做各种小生意维持生计的人群。但就是这群人,赶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赶上了计划经济转型、流通领域市场化的机遇,他们从南方沿海城市倒卖一切可以赚钱的商品到内地,在赚取差价的不断积累中成了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顾月芬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从商第一桶金全部奉献

  一个冬日的下午,在鱼池口小商品批发广场一间办公室里,穿着白色运动服梳着辫子的顾月芬,坐在老板椅里,用浓重的江苏口音讲述了自己“传奇”的“个体户”生涯。

  “在江苏老家时我是有工作的,那时在吴县望亭敬老院当服务员。”谈起做生意的初衷,顾月芬说只想让敬老院的老人们生活得更好些。“那时敬老院的老人每天只有4毛钱的生活费,一月下来也就12元,生活相当困难。” 那是1984年,农村已实行分田到户政策,顾月芬的哥哥在当地开了家小有名气的服装厂。所以当她说出自己想在敬老院办一家服装厂的想法后,得到了哥哥的大力支持。“看到哥哥的厂子经营得不错,我就想让他帮忙开家厂子,给老人们改善生活。”

  或许正是因为顾月芬没考虑太多才让她获得了成功。白天黑夜地干了一年后,服装厂总共赚了1万元,给敬老院交了当初约定的6000元后,顾月芬手里还有4000元。对她来说,这些钱相当可观,她为敬老院20位老人每人做了一套西服,还配了件冬天穿的皮夹克,而她依旧拿着每月36元的工资过日子。“那个年代人的思想要简单得多,一心想把钱奉献出去。”顾月芬说。

  东部市场首批个体户

  然而,接下来的事却让她始料不及,她没想到自己会来到大西北,成为“个体户”,在不断的扩张中,她目前已拥有了四个实体,涉及商业、房地产业、生物科技等行业……

  服装厂越办越红火,1985年,顾月芬的货还销到了兰州市酒泉路的百货公司,但有一次当她催要货款时,对方却称没有收到货,这让顾月芬慌了神,她连夜来到兰州,最后在西站货场找到了货物,等回过头再把货送到百货公司时,对方经理以过季为由不愿收货,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当时只有20多间房的东部批发市场租了个摊位,40件货物很快销了出去。这件事,让随后在1986年带着婆婆和3岁的女儿随军来兰的军嫂顾月芬决定留在东部市场做服装批发。

  “那时东部市场还是家招待所,每间房挤着好几户人做批发生意,我当时在18号房,上面隔出一层小阁楼,用来睡觉。”提起1986年刚到兰州,顾月芬极不适应,“那时对面食不太习惯,米又太少,南方人不懂生炉子,有一年冬天我们还被煤烟打过。”

  虽然辛苦,但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顾月芬的货销路很好。为此,她要经常与东部市场的其他江浙人往返于苏杭、广州一带,挤火车睡地铺,将货物背回来。“80年代坐火车到苏州要花52个小时,还要倒车才能到,进货的钱都是随身携带,时刻都要防被偷。”

  1988年初春,她成了兰州东部批发市场的首批个体户。

  顾月芬的生意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越做越顺,1990年她赚到了第一个10万元,这是做生意之初顾月芬给自己定的“收手”目标。可真到了这天,她却无法“收手”了。

  有了10万元,顾月芬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多大改善,去外地进货她依旧坐硬座火车吃便宜饭菜。记得有一次去苏州进货,顾月芬舍不得花15元钱坐出租车,选择坐5元钱的人力三轮车,结果三轮车翻车,顾月芬跌到了路边的深沟里,至今她脸上还留有一道疤痕。

  我们也是“建设者”

  “生意越来越好做,从最初订货拍电报、打电话要到西口电信局去排队,到后来可以在东部批发市场排队,再到家里有了电话……”提起变化,顾月芬觉得90年代以后最为明显。“最初兰州人觉得是江浙老板把兰州人的钱赚了,后来才意识到正是这些江浙老板给兰州带来了发展机遇。”

  1990年顾月芬当选兰州个体协会副会长后,频繁参加各种会议。“参加会议时我发现对非公经济的提法不断在更新,它的定位历经了补充部分、重要补充部分、不可缺少部分,最后变成了建设者。”这让顾月芬觉得机会来了。

  1994年首任兰州市工商联东部批发市场分会会长后,顾月芬开始参与东部市场改建,把原有的2000多个柜台,在1995年改造成了精品房,又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每年加盖一个厅,到最后把东部批发市场建成了高楼大厦,每间精品房的价格也由过去的5000元,涨到了10多万元。

  靠自信在商战中打拼

  2003年以后,竞争变得很激烈,服装生意不太好做了。在朋友的劝说下,顾月芬投资300万元涉足房地产业。2004年5月又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找到顾月芬,“我当时就想,钱放在银行利息也没多少,不如拿出来投资,也许能赚一百万。”

  2004年,鱼池口小商品批发广场开始筹建,当时顾月芬还有些担心,但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有些多余,许多原来东部批发市场的熟人冲着顾月芬的信誉入驻广场,市场的生意日渐红火。

  谈起20多年的生意经,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顾月芬认为“自信和简单”是她的成功秘诀。“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有今天的成绩,是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政府越来越支持非公经济。”顾月芬感慨地说。

  已55岁的顾月芬仍坚持在商战中打拼,现在她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首先是身体健康,第二是家庭,第三才是事业。

  本报记者 崔雪茜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