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年:年年味更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13:52   三晋都市报
过年:年年味更浓(图)
村民办起厨艺赛。吴晓庆 摄

  四副春联看年年变迁

  本报记者 潘春娟

  孔宾是清徐县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孔老自幼喜欢书法,每逢过年过节,或者谁家办喜事丧事,总少不了请孔老挥毫泼墨。写了一辈子的对联,战争与和平,革命与建设,悲苦与幸福,压抑与激扬,都深深刺激着他敏感的神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这几副对联,就像是一个个的台阶,梯次展示着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978年: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978年10月,清徐县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俗称的“大包干”,农民们高喊着“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个人的”、“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责任制,责任制,交够公家归自己”。农民出身的孔宾,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所以,在次年的春节,他为农民兄弟写了大量这方面的对联,“‘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责任制架起幸福桥’,我至今记忆犹新啊。”

  1988年:龙马精神开天辟地华夏襟怀容古纳今

  “这一年是农历龙年,也是整个思想文化界空前活跃的一年,各种思潮、各种流派,既激烈碰撞,又和谐共存。”所以,孔宾说,这年春节,他最常写的一副对联就是:“龙马精神开天辟地华夏襟怀容古纳今”。

  1998年:改革兴百业神州起舞开放通五洲中华腾飞

  “这一年是各行各业大改革、大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年。”孔宾先生说,自己除了常写“改革兴百业神州起舞开放通五洲中华腾飞”这副对联外,还结合不同的对象予以书写。“给工厂写的是‘自主经营厂家如虎添翼 大胆改革质量似锦增花’,给官员写的是‘识时机抛开近利谋远利 顾大局走出官场奔市场’,给农村写的是‘发挥本地优势找出金银库 调整产业结构架起幸福桥’。”

  2008年:喜迎中国北京奥运共建神州社会和谐

  今年是“奥运年”,更是“和谐”和“科学发展年”,为此,春节未到,孔宾先生就提前书写了几副春联——“喜迎中国北京奥运 共建神州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善持小家顾大家 科学发展不愧今人荫后人”,“物阜民丰家和睦 风调雨顺国太平”等。

  犹记“你吃了吗?”

  问候语

  本报记者 黄广斌

  “老武,过年回来啦,吃饭了吗?”节后上班第一天,在太原某机关上班的老武遇到了同事老辛,对于这样的问候,他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但却勾起他对问候语变迁的思索,以及这些年来他生活的这个城市发生的巨变。“你吃了吗?”——老武记得,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句话他听到过无数遍,也说过无数遍,邻居、同事见了面,一开口就是“你吃了吗?”那时,每个市民的粮食有限,按体力劳动的强度分成多个档次,而在有限供应的粮食中按百分比划出粗粮、细粮的比例,一般是粗70%、细30%。就这老武也是吃不饱,他家6口人,除了父亲和他上班,母亲和三个弟妹“吃闲饭”,他正是长身体的小伙子,饭量很大。家里的粮食首先给他和父亲“满足供应”,他们要出力干活,需要吃饱,而弟妹们因此没少挨饿。及至20多年过去的某一天,他和小妹两家人去一家酒店吃饭,瘦小的妹妹说起此事时唏嘘不已,笑脸上挂着泪痕。

  老武参加工作近30年,可以说,他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每一个细微变化。GDP、股票、基金、可持续发展、个人所得税等这些大的经济概念不用说,单从问候语的记忆和联想,就足以窥见普通民众生活的丰富和改善。

  已逝的偷吃解馋岁月

  本报记者 潘春娟

  提起过年收礼送礼,太原市33岁的张仪颇有感慨:“现在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的糕点、糖块,20多年前对我这个农村娃来说,却有着致命的诱惑。”

  张仪小时候是个淘气包,家里有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被他搜刮干净,藏都藏不住。“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平时吃不到多少稀罕的东西,所以过年时亲戚送来的礼品,就成了我凯觎的目标。”张仪记得,他7岁那年,伯伯在大年初三给他家送来一盒糕点。妈妈小心翼翼地将糕点放起来,说过两天拜年还得送别的亲戚呢,嘱咐张仪千万别偷吃。可张仪忍了没一会儿,就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打开了盒子。哇,圆的方的,红的绿的……看到一块块形状各异,上面涂满各色奶油的糕点,他眼都直了。虽然妈妈的提醒还萦绕在耳边,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偷偷用手指揩了一块奶油,放在嘴里忘情地吸吮起来。“就偷吃一点,看不出来。”张仪想着,可没过多久,他又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掀开盒子。就这样,他一次次地“作案”,妈妈回家后发现,糕点早被揩成大花脸了,根本没法当礼品送了。妈妈心疼不已,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糕点最后留了下来,当然,这盒糕点也全都塞进了张仪的肚子。“那时过年,与其说是送礼,不如说是换礼,我就对大人们的种种礼节烂熟于心了。”张仪说,在他的老家,人们过年送礼讲究送六样东西,每样都尽量送双份。如果家庭条件一般也可以送四样。“给姥姥家送礼,是对老人的孝敬,是不允许还礼的;但是给舅舅家送礼后,对方会很快还礼。就这样,礼品在几个亲戚间来回转换,经常会发现,自己家送出去的东西转一圈又回来了,最后总会得到一篮礼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