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三晋都市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报道专题 > 正文
股市,从老百姓闻所未闻的事物到现在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18年,从陌生到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贯穿着一个个财富的梦想实现与破碎的过程。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至今,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18年的涨涨落落,在潮涨潮落的过程中,真是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18年的风风雨雨中,中国股民更迭了四代。
第一代股民:当时只是想玩一玩
背景:股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当时国人对股票尚不熟悉,多数人炒股还很盲目。
时间:1990年到1992年11月
炒股方式:到交易所排队买卖股票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股民只要投入一块钱购买股票,就能立刻获得千元以上回报,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全国的民众加入到深圳买股票的行列。特别是1992年8月9日—10日,全国的股民会集深圳抢购股票,出现了股票发行史上的奇观。就此,记者采访了太原市最早入市的王女士。“我可以算是太原最早的股民了,但现在看起来,可以说当时是在瞎炒,市场没有太多规范,自己也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年近六旬的王女士说自己在1991年就开始炒股。
记:当时股票还是新生事物,你是怎样产生购买股票的兴趣的?
王:当时太原三台的一个栏目在转播关于股票的行情,觉得数字跳一跳就赚钱了,很有吸引力,就有了入市的念头。
记:当时是怎样看盘的?
王:说起来现在的股民可能不太相信,那时候看盘都要先写单子,交易所通过电脑再报到上海的交易总机,然后再反馈回来。
记:感觉当时的股市运行情况怎么样?
王:当时对股票没什么认识,也不懂,就觉得能赚钱,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在熊市进入市场的。当时只有8种股票,叫“老八股”,比较单调,不像现在,几千种股票挑都挑不过来。印象深的是后来购买过山西汾酒的原始股,买后就放一边了,也没在意,结果后来涨得挺厉害。
被采访者感言:由于当时市场不规范,波动比较剧烈,说实在的,并没有赚到钱,不过从那时候起,我就对股票产生兴趣了,现在还一直在炒股,还培养了一个在证券公司上班的儿子。
记者感言:当时中国刚有股市,市场波动剧烈,但第一代股民在股市里有点 “耍耍”的意思,他们基本还不懂的风险。当风险突然降临时,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当时的心态和如今新入市的股民有点相同。
第二代股民:历次牛熊的见证者
背景:当时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初级阶段,许多人收入猛增,一头扎进股市,经过了赔钱蚀本的历练,在股市上逐渐成熟,他们是历次牛熊的见证者,也是如今股市的主力军。
时间:1992年底到1999年
在如今的股票市场上,有这么一群人,面对股指暴涨,他们会早早抛出手中的股票;面对股指暴跌,他们也会及时止损。他们不会赚到最多的钱,也不会赔得一塌糊涂。经历了多次的牛熊行情,他们的心态已经比较成熟。面对当下股指不断下跌,他们该炒还炒。1993年就进入股市的李先生坐在电脑前告诉记者:这轮行情自己也被套住了,但他不会浮躁,他也认可这种事情。
记:你是较早进入股市的投资者,能大概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李:我是1993年进入股市的,当时正好第一轮行情刚过,我的第一只股票是在400点附近买进的。经历了5·18行情,3天之内,所有股票就翻了倍;也经历了5·19行情,股票天天掉……
记:你最初买的是什么股票?
李:厦门机场。当时抱的是试一试的心态,12元买了1000股,行情不错,涨到30多元我就抛了。但后来这只股票涨到60多元。
记:能讲一下你失败的经历吗?
李:那个年代是“有庄则灵”的年代,任何炒股的人都在找庄家,让他们提供内幕。我一开始不相信,但人家提供的信息老是对的,所以后来就信了。但最终结果是被庄家赶出了市场。当时,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一只深圳的股票会涨,我当时不相信,结果那只股票真涨了;过了几天,这个朋友又给我打电话,说这只股票还会涨,我依然没有相信,结果又涨了。第三次,朋友又把电话打过来,说还要涨。这下我就彻底相信了。第二天下午2时快收盘的时候,我们四五个人就以12元的价格买进了几百万股,而且是在同一个营业部。当时,庄家就监测到了这一情况,第二天开出了11.8元的价格,然后一直掉了一个星期,这下我们着急了,赶紧把手里的股票抛了出去,损失了20%。结果当天收盘的最后一分钟,这只股票又涨了起来。
被采访者感言:从中国有了股市,就有了涨跌,但这个波浪一直是向上的,以后的股市暴涨暴跌会越来越少。
记者感言:这代股民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他们多能对股市的涨跌抱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