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务院确定三项措施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22:31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2月17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徐寿松)“该有的都有了,政策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17日傍晚,中原地产大宁店的一位客户经理在电话中难以掩饰他的惊喜,“购房满2年就不再征营业税了,我们原以为至少要满3年呢。”

  令这位房产中介惊喜的,是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三项措施。

  短期之内,四剑出鞘

  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三项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3年之内要解决近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安居问题,试点用公积金闲置资金建经济适用房。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改善性“二套房”优惠政策松绑,进行为期一年(暂定)的税收减免:买进的房子只要满2年,转让就免征营业税。不满2年要卖的,也只对赚的钱征税,亏钱不上税;同时取消城市房地产税。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近一年来,首次提出“对有实力有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融资和相关金融服务”。

  在中央政策之外,还给地方“救市”预留了很大空间:各地区要因地制宜,“进一步采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消息一出,各大网站热评如潮,纷纷以“猛招”“新政”称之。其实,在短短四十多天内,这已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第四支“利剑”出鞘。11月5日,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出台,“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被列为“国十条”之首。继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国务院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之一。房地产行业的地位被提到空前高度,在以往“支柱产业”的定位前冠以“重要”一词,即“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2009年五项重点任务中有两项都谈到房地产行业,“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为何“救楼市”?经济好才能大家好

  如此密集出台稳定楼市的政策,且与一年前的楼政相比,有重大调整,意在何处?

  首要一点,楼市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好才能大家好。

  12月10日,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研究报告,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恶化继之以好转”,但房地产投资是判断2009年增长预期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因为经济迅速放缓的关键原因是房地产投资的减速而非出口疲软。这个报告认为,如果2009年房地产投资出现30%的收缩,其产生的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连现有财政刺激计划也无法弥补。

  必须承认,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与50多个产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投资三分天下有其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电力热能、交通运输和水利环境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之和不到25%,制造业投资超过30%,房地产投资占33%强。这决定了仅靠基础设施投资还不足以撑起经济增长,单纯政府投资也难以弥补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的下降。而眼下,制造业,尤其是普通制造业日子很不好过,房地产市场也在经历明显的调整,前11个月全国商品住宅投资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需求萎缩已经产生连锁反应,逐步影响相关行业,如钢铁、建材、家具等。

  至于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更不待言。如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冷却,成交凝冻、土地流标,地方财政空前吃紧。

  在此情况下,重新提振房地产业成为促投资、保经济的必要选择。房地产被推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被列为“国十条”之首,如此政策组合明确传递出“保发展必先救房地产”“促投资离不开稳楼市”的取向。

  “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已是一个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一时还找不到一个产业来替代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房地产专家、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说。

  以房地产消费拉动内需的根本,就是拉投资、保增长、促就业、稳大局。从这个角度,才能正确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房地产 政策调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