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联播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22:37   央视《新闻会客厅》

  这一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节目(12月16日)

  李娟(新闻联播原主持人):观众同志们,晚上好。欢迎收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一天。观众朋友,您可能不知道我是谁,年轻的朋友都不认识我,中年以上的观众朋友可能看着我面熟。对了,我是中央电视台首批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之一,我叫李娟。今天我来到这个节目不是主持人,而是嘉宾主持,今天真正的主持人是我的老朋友兼小朋友李小萌。

  李小萌:李娟老师好。

  李娟:你好。

  李小萌:我想很多观众朋友跟我一样,听到李娟老师的声音,看到她的形象,四个字叫如沐春风,很熟悉,您说中年以上,我觉得70后的人都会记得。

  李娟:真的。

  李小萌:您的这个声音,您的这个形象。刚一开始的时候您讲观众同志们您好,之后又在讲观众朋友好,其实这个变化也和您当时工作当中的要求变化有关系,对不对?

  李娟:对,我刚才是跟观众朋友开了个小玩笑,不是口误,因为当年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年的5月7号,咱们中央电视台本来叫北京电视台,在这一天咱们叫中央电视台了,国家电视台,很欢欣鼓舞,在那一天早晨,我呼号的时候,就是呼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观众同志们,节日好,所以我就把这个称呼沿用到了今天。

  李小萌:什么时候从观众同志们改成观众朋友们了呢?

  李娟:很快。

  李小萌:这也是风气开放的一种变化。

  李娟:对,就是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就开始和观众拉近了距离,有一种平视的亲切感,观众朋友您好,改称呼了。

  李小萌:一句观众同志们,把我们的回忆都勾起了。

  李娟:对。

  李小萌:刚才李娟老师也讲,我们既是小朋友,又是小朋友,我在这儿叫李娟老师一句老师,也不仅仅是一个尊敬的称呼,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张,我们俩共同的照片,来看一下。

  李娟:这是18年前。

  李小萌:对。

  李娟:亚运会开幕的前夕,我们台做了一个特别节目,叫《灿烂中华知识竞赛》,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每一站就是三站,第一站是敦煌,都是我们的中华文明,第二站曲阜,第三站是虎门炮台,禁烟的。第三站我请了嘉宾主持,就是李小萌,她当时是高一的学生。

  李小萌:那时候您看。

  李娟:像个小伙子。

  李小萌:对,像男生一样,那时候就是录音设备还比现在简单,只有一个话筒,所以李娟老师自己为自己。

  李娟:我说完了。

  李小萌:同时还负责收音的工作,那时候可见工作标准比现在差的很远,所以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再续前缘,今天我们能够把李娟老师请到我们的节目,跟她一生的工作当中都和《新闻联播》有密切的关系的,是有很大关系的,新闻联播,我们是通过这三十年当中播出的一条一条片子来回顾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走过的历程,在翻看这些当年的新闻,如今的史料的时候,你会觉得不管是会心的一笑,还是别有一番滋味,不管是欣喜还是心酸,共同的感受是弥足珍贵。今天是12月16号,三十个12月16号都发生了什么,我们一同来梳理。我们先要走进的是1981年,在看这天的新闻联播的资料的时候,李娟老师要承担一份工作,她要现场配音,为什么要这么做,回来之后再给您答案,来。

  【播放1981年2月16日《新闻联播》】

  李娟:青海拖拉机制造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结合社会需要,设计制作出一种液压装卸多能冲车,这种汽车适用在市政建设、城市卫生、电力建设、通讯工程、集装箱运送等方面。最近这种多功能装卸汽车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认为基本上是成功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批量生产。

  被誉为人参之乡的吉林省松芜县,今年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和科学种参,战胜了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又夺得了人参大丰收,这是他们收获的一棵全长70厘米,重一斤一两的特大人参,目前广大参工参农正在喜气洋洋地加工人参,积极销售给国家,支援四化建设。

  北京市土产公司被套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师装备研究所的帮助下,试制成功了新型防寒保暖制品纤维合成絮片,这种絮片可以代替棉花、羊毛、丝绵,制作被褥和棉衣,纤维合成絮片,是利用化学纤维和纺织品的下脚料、残次品,掺入一定数量的粘结纤维制作而成的,它具有质美美观,蓬松柔软,保暖性强等特点,经过水洗以后,可以恢复原状,纤维合成絮片,可以量体裁剪,使用方便,它的实验成功,为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棉絮产品更新换代,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李小萌:谢谢李娟老师认真的配音,在这段配音的过程中,有唤起你以前工作状态那种感觉吗?

  李娟:对,是的。

  李小萌:接下来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条新闻让李娟老师现在这么辛苦地为我们配音。

  李娟:因为我们播出三条录像资料用的是胶片,就是16毫米的电影胶片,那个胶片是只有图象没有声音。

  李小萌:对我们找到的素材里面,发现只有画面,没有解说。

  李娟:对,那个时候因为条件还不够,大量的新闻片都是用的胶片,所以是声和像,声音和图象是分离的,当时是一个什么工作状态呢?就是把16毫米的胶片,比如刚才第一条,也就30秒吧,就是用几个胶片带,30秒的,然后打到白色的墙上,也没有什么电影放映的幕布,然后我们就拿着解说词,一边看影片,一边就念,然后外边的录音师就给录下来,等播出的时候还是分离的,就是非常紧张,放映员在精心地放这个片子,录音师就是摁准了那钮,要高度精神集中,高度的技术熟练,就是对着正好是这个画面,比如说刚才那大人参,正好我说到大人参的话的时候,他赶紧就摁,当时没有现在这种完整声像合一的设备。

  李小萌:现在片子是一盘带子,既有声音又有图象的。

  李娟:对。

  李小萌:那个时候一条节目都是两盘带子,声音在一盘上,画面在一盘上。

  李娟:对,声像不合一。

  李小萌:所以我们现在年轻人工作的条件,比那个时候就是便利得多。

  李娟:刚才等于演绎了一下我们当年的工作状态。

  李小萌:我们不努力也没有道理。另外刚才我们回顾了一条新闻,叫纤维合成絮片,为什么选这条新闻,这是一条按照科研成果发到新闻联播上的消息。但其实是用了一些边角料、残次品变成了棉衣当中的填充物,可是这种变化在我们生活当中,我想每个人,只要从那个年代走过来,都能够感觉到,我记得我原来的时候穿的是棉花絮的棉衣棉裤,到后来是綮纹棉,那时候同学家境好的,就会穿那种面包服了,就是羽绒填充的,后来慢慢变迁,到现在你就不知道今年是流行的绒,还是呢子的,还是什么材质,谁喜欢什么样式,都自由的选择和穿着了。其实我在这儿想问李娟老师的是,就是在播新闻联播的时候,那些年着装的风格上有变化吗?

  李娟:有变化,刚开始我刚上镜头的时候挺惨的,没有那么多服装,因为我当时是1.66米的个儿,结果从包袱里面找出来人家1.60米以内人家个头的西装,苹果领的就穿上了,里头衬着一个的确良的假领子,就是喷喷水,熨吧熨吧就穿了。后来有的确良的衣服,外面套一个化纤的,那个不是省钱嘛,当时没那么多服装费,化纤的西服,好多重要新闻就穿着这种的确良和化纤的外衣这么播的。

  李小萌:在生活资料不是很充分的时候,那时候一个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的消息就上了新闻联播。

  李娟:那肯定。

  李小萌:三十年,三十的12月16号怎么选择,其实一个小时节目的容量很难装得下,所以我的同事想出了一个既聪明又无奈的办法,我们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择一个年代,我们放签这个筒也很有特点,很多那个时候走过来的人都会记得,那个饼干桶,北京这样一个华灯,您家里当时也有这个桶吧?

  李娟:现在这个可宝贝了,成历史文物了。

  李小萌:那时候都觉得是废品,现在都成为珍贵的古董。

  李娟:月光宝盒。

  李小萌:对,我们抽一个就回到历史当中,我们先请李老师您来抽。

  李娟:这里有几十个,就是当时的新闻,1984,那就拿1984的今天。

  李小萌:对,我在您后面三年,1987年,我们的导播是不是准备好了当年的新闻联播,来让我们看一下。

  【1984年新闻联播】

  播音员:各位观众,今晚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记者:这里是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这个厂是我国八大肉联厂之一,庞厂长你好。

  庞厂长:你好。

  记者: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对肉类食品有什么新的要求吗?

  庞厂长:过去群众有肥肉吃就行了,现在不同了,他们要求要有美味可口的,营养丰富的,方便的肉食品。我们根据这个要求采取了改革的措施,把原来的大块肉,把它大改小,比如说猪蹄子,我们利用机器把它劈开,劈开以后冲洗干净,装在袋子里头,既减少了群众的家务劳动,又方便群众卫生。

  播音员:陕西电视台记者段荣新、周军报道,11月30日上午,记者在陵川县齐家庄乡采访,只见大批的小汽车浩浩荡荡鱼贯而来,据了解原来是山西省农牧厅召开的全省基层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代表来这里参观,记者在现场数了一下,共有64部小汽车和3辆其它类型车,目睹这一场面的群众都气愤的说,这是多年来未见过的怪现象。经调查,山西省农牧厅借这次开会之际,摆阔气讲排场,在全省各地调用了汽车67部,共耗汽油7吨,有的代表从远离五六百公里的地方来开会,本来坐火车既节约又省时,可他们也纷纷乘坐专车来。

  【1987年《新闻联播》】

  解说:大连电视台记者报道,全国商业系统第一届珠算技术比赛大会,于12月10号至13号在大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商业工乡和粮食部门的95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珠算工具,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即使在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它仍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解说:本台驻香港记者拉白报道,第二届亚洲城市青年田径赛于昨天下午在香港开幕,参加这次比赛的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及香港等亚洲13个城市的代表队,共三百多名青年选手,香港地区的少年儿童在开幕式上表演了体操。

  播音员:本台记者报道,在今天下午闭幕的台湾省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全体会议上,13名台湾省级同胞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解说:出席会议的台湾省级协商代表,经过两天的酝酿提名,民主协商,确定了17名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今天下午他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差额选举。

  播音员:本台消息,邮电部将在12月20号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一组全套4枚小型张一枚,同日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首日封四枚,小型张首日封一枚。

  解说:目前我国已将研究服装流行趋势,列为纺织工业的一项重要科研课题,1988年春夏服装流行趋势,共推出四个主题,神州新潮、强者英姿、龙年节奏、华夏新韵,他们有的表现富于形象,朝气蓬勃,追逐新潮的活泼青年,有的表现含蓄典雅,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中老年。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看得太投入了,都出不来了。

  李娟:就是,又回到当年了。

  李小萌:对,尤其看到那时候的罗京他们,都算是您的晚辈了吧,现在也都是人到中年的感觉,感觉变化是很大,很感慨。

  李娟:当时都是年轻小伙子。

  李小萌:对,他们过来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您都是看着的。

  李娟:他们进步很快,现在都是主力了。

  李小萌:是,在刚才这几条回顾的新闻当中,哪一条您的感触是深的?

  李娟:有一条新闻说到,就是小汽车,当时老百姓就觉得64辆汽车排在那儿就不得了了,这个就是当年,就觉得那么多汽车。

  李小萌:就觉得太奢侈了。

  李娟:对。

  李小萌:其实今天看来,不过是很简陋的北京吉普,但那时候的新闻就已经把新闻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

  李娟:对。

  李小萌:而且用了一些词汇,比如说像气愤、怪现象,本来怎么怎么样、可以等等这种词,既是老百姓的语态,但也是新闻当中,它要表达的一种立场。

  李娟:很异常,很惊诧。

  李小萌:对,还有哪条新闻,比方说像这个珠算比赛,我仔细听了一下,他说的是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珠算算盘还有很大的优势。其实在那个年代,1984年,计算机应该还非常少,所以我估计,那个新闻的解说词应该说的是计算器非常普及的时候,珠算还有优势。因为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一个机,一个器大家还分不清,到现在不会有这样的误会了。

  李娟:对,那时候拿着那个算算买菜的账的小计算器,就觉得很神奇了。

  李小萌:就觉得很高级,家里有这种东西,算是高档的奢侈品。像是新闻采访,这些年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更多的看到您在演播室当中很庄重的播音,没有出去采访过这样的经历。

  李娟:有过一次,就是三十年的现在,有一条重要新闻发布了,是外交上的,当时编辑部就想试着让我们到现场去采访,于是我就稍微化了一点淡妆,穿着播音员很普通的播音服,坐着小汽车,拿着咱们台里新进的录像设备,就到了王府井南口,那儿有一个工艺美术商店,在那儿门口停下来以后,摄像师也出来了,我也出来了,这不要紧,哎哟,里三层,外三层,什么事,什么事,大家就围观。

  李小萌:大家认识你吗?

  李娟:有的就说是,哎哟电视里那个人出来,活的,快来看,就非常新奇,因为咱们那个时候彩色电视刚搞了五年,变成国家台,当年就是说全国都能收看,那个时候还很新奇,于是就把我们的车包围了,然后越围越多,越围越多。

  李小萌:没办法采访了。

  李娟:没办法采访,我拿着那个话筒,问谁都不行,挤的,最后拥着那车都快翻了,然后指挥的同志就说,快进来,快进来,我就钻进去了,然后交通警就开道,说大家让开一条道,我们从王府井南口又原路返回了,后来到天安门广场,我说不是这儿也搞吗?然后说算了算了,就是觉得电视太了不起了。

  李小萌:你当时是为了一条什么新闻要到街头采访?

  李娟:就是中国和美国建交公报,因为这是很重的一个新闻,本来是想采访了以后配着来播,就是中国老百姓对的反应,我在那个小本上记了几条,准备问什么。

  李小萌:全来不及了。

  李娟:都不行了。

  李小萌:那个是因为电视当时太神秘了。

  李娟:对,围观的太多。

  李小萌:采访失败。

  李娟:要现在的话。

  李小萌:现在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理我们,我们采访容易失败,完全不一样。

  李娟:现在因为当时的播音员出镜,也很神奇,另外出镜的人太少,就我们这么几个,所以就觉得太神奇了,怎么活人下来了,有的也能叫出名字。

  李小萌:因为这三十年当中,新闻、媒体和观众之间,相互的互动关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走进1982年12月16号的这一天。

  【1982年《新闻联播》】

  播音员: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晚上的电视节目有,首先是《新闻联播》节目,然后播送少年儿童节目,表演唱,一,大家学做阵线活,二,喜讯传到我的家。

  播音员:各位观众,这次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有,天津色织三厂开展宣扬身边的共产主义因素活动。

  解说:云南电视台记者报道,云南省富民县永定公社年轻的苗族姑娘韩朝慧,高中毕业以后回到家乡,为苗家山寨办起了幼儿园,让苗家的娃娃也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让社员们能安心地出工搞生产,孩子们在韩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已经能认一百多个字了。

  解说:本台记者报道,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仪式昨天在北京举行,首届获奖的作品是,周克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银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古华的《芙蓉镇》。

  解说:本台记者报道,为继承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开创武术发展的新局面,参加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新老武术工作者,举行了技艺交流活动,来自各地的老拳师、教授和武林名人表演了太极拳、南拳、八极拳、行易拳、八卦、少林等各种流派的拳术,以及青萍剑、武当剑、白蛇剑等各种剑术。

  【演播室访谈】

  汪国真(诗人):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乞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岁月,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李小萌: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前面我们看到这条新闻,说到当年的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如果不是看到新闻联播这条片子,恐怕谁也想不起来是谁什么样的作品获奖了,但是刚才这首诗稍稍一个火星就把我们对当年那种激情岁月的记忆点燃了,欢迎汪国真先生,当然现在只是说诗人,恐怕不能涵盖您的身份,我还应该怎么讲更准确?

  汪国真:这几年吧,我也从事书法,也从事绘画,包括现在也作曲。

  李小萌:所以应该是诗人、书法家、作曲家汪国真。

  汪国真:随便怎么称呼吧。

  李小萌:我想应该替很多还依然记得您,惦记您的人问一下,这些年你好吗?

  汪国真:一直还是挺好的。

  李小萌:怎么个好?

  汪国真:一直在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做得也比较顺利,比如说书法、音乐,现在又有新的这种读者群、观众群。

  李小萌:真好,今天我们三个人,不仅仅是我跟李娟老师是再续前缘,李娟老师跟汪国真先生也有过当年的一个渊源。

  李娟:你还记得吗?

  汪国真: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已经是有十几年了吧,十几年没见李老师,依然是风采依旧。

  李小萌:李老师,你讲讲你们当时什么场合?

  李娟:当时的汪国真,在年轻的读者,尤其是中学生里面,那简直红得发紫,他就是参加了我们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业余主持人大奖赛,当时我是坐在评委席,他就在选手席,参加了评选,还进行了现场采访,学咱们主持人参加了一些项目,挺精彩的。

  李小萌:当时获得了是第六名,这也相当不错,我这里拿到的是两本汪国真先生的诗集,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右手拿着这一本装桢很简单,是1990年的时候出版的,1990年被出版界称为是汪国真年,因为这一本诗集,当时出版了多少册。

  汪国真:最后大概是印了60多万册。

  李小萌:60多万册,而我左手这一,装桢就精致多了,印皮的,这是在今年出版的,我相信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汪国真先生到今年还在出版他的诗作,这说明什么,你觉得这说明什么?

  汪国真:今年的状况是这样,今年正式出版社的正式出版是两种,一种就是刚才你手里拿的这本,这是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叫《汪国真经典诗文》,还有是一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叫《汪国真诗文全集》,另外还有四本是盗版书,就是我的盗版书,是从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开始,也就是现在李娟老师手里拿的这本,这是我第一本诗集,我的诗集是从1990年开始算起,到现在是被连续盗版了19年。

  李小萌:年年都有。

  汪国真:年年都有,年年都有盗版的,今年是我自己收集到的是有四种。这个盗版书有的时候很搞笑,比如我今年收集到其中一本盗版书,里头有一个当时编辑写的一个序言,汪国真这三个字错了两个,叫江同真。

  李小萌:故意改的吧。

  汪国真:不是故意改的,我请教过行内的人,他说那个电子扫描,它只是扫过去以后,它比如拿正版的经过电子扫描以后,只是把轮廓扫下来了。

  李小萌:您讲的这个故事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您的那些诗、那些内容,富含哲理的,好像只属于那个年代。

  汪国真:实际上不是,因为从连续19年被盗版来看,就是说这个诗集一直是拥有读者的,而且它盗版,每年盗版的种类和数量都比正版的还要多。

  李小萌:我知道因为现在都是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的媒体在准备或者已经采访汪国真先生,也就是说在回顾三十年的时候,你是一个不能被我们忽略的人物,也是一个符号,但是毕竟是在九十年代那个时期是最红火的时候。

  汪国真:是。

  李小萌:什么时候你感觉已经开始不那么喧闹了,而且要过自己平静的生活。

  汪国真:我觉得从我来说,在我最红火的时候,实际上我就开始转向,到到从1993年开始,我就开始研究书法。

  李小萌:你主动转向是吗?

  汪国真:对,实际上1993年之后我仍然还是很火的。因为当时我成名之后社交活动特别多,因为我当时字写的很差,比如当时很多社交场合,别人请你题几个字,我觉得我那个字就根本拿不出手,但是碰到那种场合没有办法,只好写,这样总感觉很尴尬,后来我说这种状况要改变一下,从1994年开始我就开始练习书法。

  李小萌:你练什么体?

  汪国真:从欧阳荀的楷书,然后就是王羲之的行书,然后就是楷体,这样一路练下来,后来1996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出我的书法集了,最近也有很多题都是我写的。

  李小萌:我看到过你后来的书法作品,你也练过挺长时间的毛体,毛体应该是遒劲有力,甚至有一种狂放的感觉,而你的诗是充满着灵气,秀气的,好像这两个之间很大反差,这是为什么,跟你人的变化有关吗?

  汪国真:我觉得跟我性格的多重性有关。

  李小萌:并不是变化,而是不同的侧面。

  汪国真:对,是反映我性格的一个侧面,书法就反映了另一个侧面,包括作曲,其实音乐的旋律是要根据词来表达你的旋律,有的比如说词是悲壮的,你这个旋律就是要把悲壮的方向靠,你如果这个旋律,这个词本身是很婉约的,那么你这个旋律就要往婉约的方向靠,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他有多重的性格也好,这样他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适应不同内容。

  李小萌:我们今天是一起来回顾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岁月,你觉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时光?

  汪国真:当时对我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是一种日新月异的年代。

  李小萌:日新月异。

  汪国真:觉得国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总是在变化非常快,比如我在北京,假设我出去一段时间再回来,我就觉得北京一下又有很大的变化,后来我刚才跟一个比我小很多刚才一个编导,在做这个节目之前做准备的时候在聊天,他说不但你有这种感觉,我也有这种感觉,就是到现在还有这种感觉,当年因为我在北京长大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前,从北京市容来讲,很多年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变化不大,但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特别是我刚刚开始经历改革开放头几年的时候,就觉得变化特别大,特别是我当时是在上大学,我上大学的时候不是在北京上。

  李小萌:对我来讲,那几年就是拼命应付中考,应付高考,李娟老师你对那几年的印象是怎么样?

  李娟:我觉得一年一个样,一个月一个样,甚至一天一个样。

  李小萌:日新月异。

  李娟:对。

  李小萌:说到那个年代,汪国真这个名字算是一个关键词,流行词,但还有一个流行词是武术,我们通过一首熟悉的歌一起回去。

  【播放:牧羊曲】

  李小萌:欢迎回来继续收看正在直播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特别节目——这一天,我们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样一个最重要的栏目,来一条一条梳理,这三十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怎么样选择年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困扰,刚才说了,我们这里有一个饼干桶,它已经成了月光宝盒,我们抽到哪儿,我们就回到哪个年份,我们再请李娟老师抽一下年份。

  李娟:1993。

  李小萌:1993,一下到九十年代了,来,我看看,我这是1989年,比您早一点,请我们导播准备好当年的新闻联播,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