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航驻韩经理:改革开放是打入海外市场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23:58  新华网

  新华网首尔12月17日电 专访:改革开放是打入海外市场的关键——访中国东方航空韩国办事处总经理黄舒生

  新华社记者李拯宇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和韩国带来了共同发展的良好契机,也使得诸多中国企业在韩国获得了成功。作为中韩民航交流的见证者,中国东方航空韩国办事处总经理黄舒生以他16年的经历,讲述了中国航空业在韩国的迅猛成长和巨大飞跃。

  1992年9月,中国民航驻韩国办事处在首尔(原称汉城)正式成立。黄舒生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办事处的筹建工作,见证了第一班中国民航客机在首尔(原称汉城)金浦机场降落。

  黄舒生说,1993年2月,中国的东航和国航每周各自只有两个航班往返于中韩两国,韩国的大韩和韩亚航空公司也是如此。中韩通航的第一年,乘坐中国民航客机的旅客总数不到1万人,而且两国的航线只有首尔(原称汉城)至天津和首尔(原称汉城)至上海两条航线。

  那时,“因为绝大部分韩国人对中国不了解,去中国的乘客少得可怜。最惨淡的时候,一架270座的客机,只有5名乘客,比机组人员还少,”黄舒生回忆道。

  为了消除韩国人对中国航空公司的陌生感、迅速占领市场,东航大胆地在韩国实行了销售和服务的本土化。除了少数几名中方外派人员,东航在韩国的销售和管理人员几乎清一色是韩国人;在东航往返于中韩两国之间的航班上,每班客机都有从韩国招募的空姐。

  黄舒生说,经营和服务的本土化迅速拉近了东航与韩国社会的距离,加上严格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韩国乘客在订购机票和乘坐东航客机时,丝毫不会因为东航是外国航空公司而感觉到不便。到今年8月,东航韩国分公司的668名员工中,655人是韩国职员,其中包括400多名在韩国招聘和训练的空姐和服务人员,中方人员只有13人。东航成为在韩国本土化最彻底的中国航空公司。

  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中韩之间每周有830多个航班,比1993年的每周8个航班增长了104倍。两国之间的航线连接40个大中城市,在为两国公民的经贸、旅游和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两国互访人数在2007年达到近600万人次。其中,仅东航一家,2007年就在中韩两国之间运送了205万名乘客。东航韩国办事处2007年创造了2300亿韩元的销售额,比1998年的105亿韩元增长了近22倍。目前繁忙穿梭于中韩之间的民航班机,与当年一架客机5名乘客的惨淡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折射出民航业蓬勃发展的现状。

  黄舒生说:“在往返于中韩两国的乘客中,80%是韩国人。由于实行本地化经营、服务和灵活的销售战略,东航在中韩两国间航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1996年的9.7%增长到今年4月份的36%。而中国各家航空公司在中韩航空市场的份额,也从2000年的43%增长到2007年的58%。东航等中国航空公司在韩国市场不但站住了脚,而且取得了成功。”

  他接着说:“1992年中国民航总局在首尔(原称汉城)开设办事处的时候,只有3个人,办公室面积总共才100平方米。而现在仅东航就在韩国有668名员工,在韩国设立了8个航站、9个营业部。东航在首尔的办公室总面积也达到了4500平方米。这些数字都足以说明东航和中国民航业在韩国的巨大发展。”

  黄舒生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要把海外企业请进中国,也要使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海外市场。东航从进入韩国市场的第一天起,就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借鉴竞争对手的长处,在用人和经营管理上融入当地社会。随着两国经贸和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未来中国航空业在韩国航空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