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林副省长竺延风:吉林今后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0:08   新浪嘉宾访谈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杂志协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评选暨论坛”活动在京举行颁奖典礼。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竺延风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竺延风作客新浪改革开放30年系列访谈“中国式奋斗——话说30年”,以其自身感受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介绍了吉林省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发展方向。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您曾经是一位企业家,一汽集团的总经理,现在成为一名官员,您个人在这个位置的变化过程当中,您觉得这30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您个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竺延风:我觉得最大变化就是今天这个主题,改革,就是改过去的企业市场竞争的思维,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思维,革过去立志从事汽车职业报国的志向,为社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志向。

  回首过去这30年,我感到很兴奋也很激动,因为自己从事了汽车这个行业,在十六大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谈到感受时说小康社会是小车社会,那么现在回首看呢,这个小车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了,汽车进入了非常广泛的这个公共家庭,给这个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只是其中一项,但是起到了很重要的社会推动进步的作用,这个很高兴。

  主持人:展望下一个十年,你有些有些什么样的期望?

  竺延风:今天的主题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一种展望,我觉得刚才一个影片非常好,30年的改革开放是靠我们质朴的农民开了先河,我想30年后,刚才有这么多的学者、教授和这么多的经过30年社会实践的人们提出来这样一个理性的改革开放,并且有一定的法制基础和经济基础,我想这种改革开放会走得更加辉煌,并且市场经济体系会建设得更加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产生的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会更加彰显,因为它从过去的质走上了一个应该说是一种理性和一种非常跟世界接轨的思维,所以社会进步会发生更快的变化。

  主持人:金融危机情况之下,您作为一位副省长,您会带领地方向哪个方向进行努力?

  竺延风:我觉得因为我在工作的地方是吉林省,所以我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和省委省政府,主要的就是加快发展,所谓加快发展在吉林这个地方,因为它的外向开放度并不高,所以这次的影响初期并不显现,只是近期它对于国内的这样一个市场影响逐渐显现。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因为是在补课,不是说我们已经建的很完美了,而是说欠缺的很多,在这方面吉林省已经有了很长时间很早的行动,现在是加强,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加快,这样的话从而拉动市场的需求。

  另外一个方面,农业现在今年实现了大的丰收,我觉得为农业这样一个丰收的已经形成的结果,形成更好的、增值增量都会更高和更大的这样一个市场,从而形成农民真正的收入增长,进而完善社会建设,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应该说有所行动。

  总的来讲,我觉得金融危机也好,金融海啸也好,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我们毕竟是一个消费增长型的社会,而不是消费到了一个阶段,循环或者说是平稳的,应该说我们的机遇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比如说最近四万亿刺激内需方案,对这块吉林省有没有去争取,或者争取到什么东西了,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

  竺延风:第一个,我们肯定是积极争取,第二,争取的结果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是我们确定的项目大概有将近30个亿,确定的项目。应该说我们更主要的不是说仅仅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带动社会的资金的投入和增长。

  主持人:这30个亿主要是哪些项目?

  竺延风:应该大量的是环保,还有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说铁路,或者是一些农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主持人:这30个亿过去能带动地方的投入大概有多少?

  竺延风:从准确数字一下子不能描述,但是它应该是一个,我觉得从总量上来看,它应该是翻到四倍的总账。省里的经济判断,我觉得我们还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因为今年的吉林省GDP增长应该是在全国也是属于前几名,我觉得明年也会保持这个势头。

  主持人:您刚才透露整个吉林省现在已经是落实了30亿的一些项目。

  竺延风:接近,这个还没有确定,因为还没有最后公布下来。

  主持人:那咱们做一个预期,大概是多少?

  竺延风:应该说也是这样的预期,因为这个是要在今年内见效的,从建设的天气环境,还有各方面的环境,可能还需要做很多很多方面的设计和准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