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话语志: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4:05  华龙网-重庆晨报
话语志: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脑体倒挂

  这句顺口溜的下一句是,“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似乎在那个时代里,知识已经贬值到不如上街卖红薯的地步。这是“慢半拍”在那个时代难以避免的辛酸: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先于复杂的脑力劳动者进入市场经济,如卖茶叶蛋、卖服装、开理发店……他们最先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

  而一旦“同拍”,复杂劳动自然比简单劳动的回报更高,随着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融入市场经济,“脑体倒挂”很快结束。“知识创造财富”成为现实,丁磊、张朝阳、陈天桥、马云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

  相关话语》

  “老大靠了边,老二分了田,老九上了天,不三不四赚了钱”

  -改革初期,农民(老二)和个体户、民企(不三不四)乃市场化最早受益者。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此语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颇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风范,这或许可以解释当时“脑体倒挂”为何盛行。

  “知识改变命运”

  -张艺谋等人在央视播出的大型系列公益广告中现身说法,使得这个口号深入人心,这是对“脑体倒挂”观念的一次颠覆。

  “知本家”

  -从中关村创业者中引发的新名词。这是一个拥有高新知识、创造财富的人群,“知识以人为本”的风气得到彰显。

  李梦述评

  口述实录》

  那时高校老师收入

  完全比不上下海的

  讲述人:周志祥,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

  我是1978年考进重庆建筑大学道桥系的,当时社会上对大学生比较看重,但收入方面并不比其它行业多。

  1982年毕业后,我分到学校从事科研工作,当时一个月工资45元,科研经费也非常少。1985年,重庆交通大学还在大坪,只有100亩地左右,200多名同学。当时,我们承担了交通部的一个科研项目,总共经费10多万,由于学校太小,又没有实验场地和器材,只好把实验项目带到西南交通大学(当时位于峨眉山脚下)。大家为了搞科研,把仅有的一点经费都投入到了科研中,我们除了基本工资外,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科研收入。

  我是搞桥梁的,当时出差机会多,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各种桥梁的情况,除了差旅费外,根本就不存在补助一说。为了省钱,我坐火车就坐硬座,还带干粮充饥。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的工资只有70块左右,社会上已有了一批万元户。高校老师虽然也受人尊敬,但收入完全不能和“下海”的比,个别老师开始辞职下海创业。

  大约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科研经费开始增加,高校教师的收入也逐步增加,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重庆交通大学校园面积上千亩,也建成了完善的实验场地。

  待遇提高了,现在还应该更加提倡当时搞科研的精神,在基本条件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不能光看着钱。只要是认准了方向,即使报酬低一些,也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本报记者 戴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