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侯中兴
今日行走在城乡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我们随时都能听见移动电话那悦耳的铃声。
可在10年、20年、30年前呢?电话,这一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可不是随便安装而且是一般人安不起的。说起电话,我与它还有一段难解的情缘呢。
1982年,我在老家——山东省宁阳县东庄公社电影队当放映员时,45个村加上机关才有一部摇把子电话机。而就这一部电话也不是让人随便打的。那个小小的摇把儿,要经常卸下来由专人保管。谁想打电话,须经分管领导写条儿。办公室的人见条儿才给你装上摇把儿,吱吱吱紧拧几下:“喂,东庄总机吗?请接宁阳县人武部……”
我那时就在党委办公室,除了写材料就是装摇把儿。遇事出门时就转交给通信员,总是反复叮咛,没有领导的批示,说啥也不能装摇把儿。东庄邮局专设了总机,尽管只有一部摇把子电话,也得两个人替换着值班。时间长了,连接线员都烦了:“什么时候区里才能换上程控交换机呢?”
岁月更替,先是东庄公社改成东庄区,然后是东庄区改成东庄乡,可电话仍是这一部。老百姓遇有急事,来乡里打电话又不允许,只好跑十几公里路到华丰镇去打。俺表弟新忠在甘肃当工人,我给他介绍了个叫霞的对象。写信时间太长,于是就打电话,去一次华丰镇得一天的工夫,要多麻烦有多麻烦。后来俺媳妇就说:“叫新忠打乡里来,咱们再去接。”对啊,原先咋没想到呢!再有电话,新忠就先打给我,定好日子再让霞来乡里接。到了那天,霞总是梳妆一番,就像相亲一样隆重,弄得我这个媒人都好一阵子紧张。
面包总是会有的。1993年,在人们的等待中,摇把子电话机终于退役了!《泰安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消息,欣喜地宣称泰安市甩掉了最后一部摇把子电话机,开头就是:宁阳县东庄乡砸烂了摇把子电话机,标志着泰安市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但开通归开通,全乡仍旧只有这一部电话。出于新鲜,有事没事,谁都想打一打,话费噌噌地往上蹿,领导心疼得不得了,赶紧做了个小木匣锁上了电话。于是,刚刚扔掉摇把子的我,又管起了电话匣子上的钥匙。谁若打电话,咱别的不说,伸手就要“批条儿”。
时间一长,领导一看通信不发达,经济也上不去,就一次次往上跑,要求拉线,争取村村通电话。山乡为之沸腾了,千万个人瞪着眼,企盼电话早日通到家门口。电信局施工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跟着看,只嫌施工进度慢。电线拉进各村后,并不是人人都能安得起,吃第一只螃蟹的,是那些经商户,咬牙装上了公用电话。虽说话费奇高,但因为不用跑路,大家还是认为挺合算。遇有在外工作的本村人打来电话,机主还需去喊人。才开始是步行去喊,嫌慢,后来几乎家家配备了摩托车,嘟一声跑去,嘟一声再把要接电话的人带回来,成了山村一道奇特的风景。
电信局嫌发展速度忒慢,就到各村宣传,说是一次装几十部电话,价格上可以优惠。于是很多人动了心,就像当年全民经商一样,不论有钱的没钱的,可着劲儿地往家拽电话线,光俺老庄子一个村,几天之内就装了120多部,村子里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听来甚为悦耳。就在这美妙的电话声里,许多人争着来山乡投资,大型民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电话一响,钱路通畅。”这在很多乡里人的心目中成了不争的事实。南故城村虽紧邻乡驻地,以前却没有一家企业。依托电话的开通,村里人东联西引,靠亲戚,托朋友,一下子拉来了几十户客商进村办厂,不光本省的,还有浙江的、黑龙江的、安徽的,几年的工夫,就把一个破破烂烂的穷困村庄,变成了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人欢鸟唱的新兴小城镇。因了电话的畅通,全乡呼啦带起了二十几个苹果、板栗、刺绣、豆制品加工专业村,二层、三层的楼房一座接一座拔地而起,人们原本很钦羡的目光变得越来越淡,就像谁家盖座瓦房那样习以为常了。
时光飞逝,那艰苦的岁月如今转瞬成了历史,就像一位诗人所说的: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