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的“三大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9:16  大众网-齐鲁晚报

  文/周岐彬

  “三大件”是时代的产物,随时代的进步而变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组成的“三大件”,是年轻人结婚的必备物件,笔者办喜事的时候,就赶了个正着。

  那时候,凑齐“三大件”很不容易。一方面,购置“三大件”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三大件”的单件价格一般在100元—150元左右,三件加起来也不过四五百元,但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30元左右的工薪阶层来说,已经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了。另一方面,有钱买不到东西更叫人闹心。那个年代,国家实行商品计划供应制,许多商品凭票供应,普通百姓想买点紧俏商品也犯难。

  买手表还算顺利。1978年春天,我还在吉林当兵。借着在连队担任文书的便利,获得了连里分到一张“手表券”的消息。我喜出望外。但按照条例规定,部队战士是不准戴手表的,我自然也就没有申请买手表的资格。指导员是山东老乡,知道我急需手表定亲,便想法帮我斡旋。好在连队里排以上干部都已经有了手表,连部开会时,指导员顺便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就把“手表券”破例让给了我。我拿到“手表券”一口气跑到县百货大楼,花110元买下了一只上海手表二厂生产的“宝石花”,启动了“三大件”的第一组合。

  买缝纫机没费啥劲儿。村办企业里有个纸箱厂,专门为烟台缝纫机厂做包装纸箱,业务员都是与我同年同岁的伙伴,跑缝纫机厂跑得烂熟,找厂长弄了个内部指标,135元的出厂价拿下了一台“百灵牌”缝纫机。妻子至今还没舍得把它淘汰,有事无事就蹬几脚,欣赏着那嗒、嗒、嗒的节奏,从中体味过去那种缝缝补补的感觉。

  买自行车最让人焦心了。妻子当时在镇上中学教书,老早就向学校领导打招呼了,想买一辆“大金鹿(青岛产自行车)”准备结婚。可公社“革委会”不分配“自行车票”,校领导也没有办法。眼看婚期就要到了,老校长是三天两头往公社“财贸办”跑。好容易等到9月初,第三季度的供应计划才迟迟下达。老校长第一时间从“财贸办”拿到了“自行车供应券”,圆了我们的自行车梦。记得当时“大金鹿”售价152.40元,花掉了妻子大半年的积蓄。

  经过近半年的多方努力,我们终于凑齐了“三大件”。在那个改革开放之初的金秋时节,我和妻子走进了婚姻殿堂。

  “三大件”随着时代进步而变迁。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被冰箱、彩电、摩托车所取代。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好转,“新飞”冰箱、“牡丹”彩电先后充实了我的家庭生活。唯有摩托车非本人嗜好,且城市生活并不需要,没有列入家庭更新之列。

  那台北京产的“牡丹”彩电虽然只有18英寸,却给我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晚上,全家三代人聚拢在电视机前,年迈的母亲看着艳丽的画面啧啧称赞:“瞧这颜色,多新鲜!”顽皮的儿子模仿“唐老鸭”的笨拙动作,手舞足蹈。妻子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跟着《渴望》的主旋律低声哼唱着“ 悠悠岁月……”那小日子也算有滋有味。

  现如今,第二代“三大件”不再奢侈,成为普通生活用品。于是我想,还需要组合新的“三大件”吗?新的“三大件”是楼房?汽车?还是电脑?够级别的恐怕只有房子和车子了。然而,在现今城市,房子和车子恐怕也难以具备30年前“三大件”的巨大魅力了。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已经拥有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基础,无须再去刻意地追求拥有什么,攀比什么。享受着繁荣、昌盛与安定,一切足矣。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