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斯堡人在绵竹
市长鲍勃·迪森(Bob Dixson)带领包括怀特、总商会主席、学校校长和美国联邦应急委员会主任等六人,从Wichita机场起飞到达成都。第二天,他们乘车来到绵竹,沿途看到四川地震灾难后留下的废墟,每个人都对大地震的毁灭性感到十分的震惊,也让他们再次联想到去年格林斯堡遭受飓风袭击后的惨痛场面。
“我们来到这次地震断层发生的心脏大约有六万人口的汉旺镇,地震的破坏是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因为龙卷风失去了11人,这是悲惨的,但他们只在这一个乡镇就失去了4000人,其中有500个孩子。”怀特说。
绵竹出人意料地对这些美国客人异常的开放,怀特告知:“一般的美国游客不能到村庄的内部,而我们做到了”。罗登亮告诉记者,应美国客人的要求,带领他们来到缘山的几个乡镇,以及活动板房临时社区。美国客人走街串巷深入到农民中,看看农民的房屋怎么重建的,建到什么程度了,与正在建房子的农民一对一地交流。
在推动格林斯堡市议会最后做出生态家园历史性的决定中,格林斯堡市政管理员史蒂夫·怀特(Steve Hewitt)功不可没。让史蒂夫苦恼的是,格林斯堡的重建是缓慢的。龙卷风过去了一年半,尽管城市公共建筑和住宅正在建设中,仍然感到建设高技术支撑的绿色社区的资金压力。
当他们一行在绵竹看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重建,由衷地惊叹“中国速度”,并从内心受到鼓舞。在一个学校和医院的兴建工地,美国客人从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人在一起同时工作。“我记得看到一些老人们带着铲子和手推车在医院建设工地干活,我被告知,重要的是让人们有事情要做,而不管他们的年龄。”
“主要的区别是,在美国我们要举行公开会议商讨重建方案,由我们自己的决定如何重建,并争取联邦和州政府的帮助,包括与联邦政府的谈判;而绵竹的重建最主要由中央政府决定,所以他们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四川人民能在地震废墟上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家园重建,这个速度我们格林斯堡是赶不上的。”怀特说。
格林斯堡人来到一个有三万人居住的临建社区。作为参与了格林斯堡灾后应急管理工作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主任 Richard Hainje,绵竹之行他给出“中国对灾后的应急管理是很成功”的结论。“灾后建起的地震棚和一些临时住所等设施,给灾民们提供了居住保障,虽然目前还有一部分人在共享这些临时的应急设施”,他对记者说。
绵竹人对生活的希望与热情感染了他们。当看到人们居住在“不能保温,没有上下水设施、不能提供供暖的单独的房间”里,在这些应急设施里人们设计、规划怎样建设将来的永久居住房。特别是当他们看到一个男人在临时住房外的一个修鞋摊。“灾后我们生活在拖车中,至少有自来水和下水道,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灾后双城的情感交流
绵竹的官员集体观看了《探索》频道记录格林斯堡重建的13集电视片。他们通过每一集令人信服的纪实故事,感受到格林斯堡领导团队将重建作为可持续模式的生态和生活的远见与勇气。
令罗登亮感慨的不仅仅是格林斯堡采取行动的意愿勇气与领导力,对环境供应链的理解,以及优化这一供应链的经济意义,更为格林斯堡的灾后重建高调提倡绿色、环保的行动折服。“我感觉他们对环保技术的使用要求非常高,宁愿速度慢一些、大家多辛苦一下,也要严格按照绿色环保、节能标准的要求来建。我们不可能像他们一样。他们只有不到2000人,所以压力不是很大。当然,还有一些制度设计也不一样,比如土地制度。”罗登亮对记者说。
市长Dixon肯定了绵竹,他对记者说:“地震灾难后,当地人民对持续发展有了更高的认识。我发现绵竹人在重复利用震后废墟上的瓦砾建造新房屋,他们也在设计新的房屋结构以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我想这也是一种初级的绿色建设吧。此外我还发现,绵竹部分地区的重建是在原址上向周边迁移了大约2公里,这也体现了当地人民是在有规划的进行灾后重建。”
在北京,记者再见到格林斯堡人时,他们已经可以用汉语说“你好!”,绵竹之行前他们不会说一句中国话。令格林斯堡人想不到的是,在绵竹有很多人会讲英语。“我理解他们在说什么,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怀特对记者说。“相对来说,我们有更多的专家和技术上的优势,我们可以帮助四川震后的重建,我们也愿意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新的发展理念。我们想建立一个对话合作机制。在未来几年中,这个合作伙伴关系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们有同样的经历。他们也建活动板房,都共同面临着废墟的管理,新家园的建设。”罗登亮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两地将成立一个共同的推进的机构,进行制度化的双边交流。当我问到您是否有可能进入到这个小组中时,罗登亮谨慎地告知,他个人很愿意,但是最后的名单要通过组织研究决定。
废墟上的“绿色牵手”
12月4日,罗登亮和格林斯堡的六个男人,一起在钓鱼台参加了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能源与环境合作十年规划的签约。在达成的五项具体成果中,格林斯堡与绵竹的合作是其中的一项。
这一特别的合作项目幕后策划人是美国财政部执行董事丹尼尔赖特。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将是布什政府的与中国的最后一次对话,前四次对话都是中央与部长级的高层的合作,他一直在想如何使美中合作不仅仅停留在中央层面。
这位在中国贵州生活了两年的中国通对记者说:“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最大的突破来自地方。即使美国也是如此,最大的创新来自基层。中美十年能源规划,不仅仅包括大学、企业、学术界、协会的合作。就创造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如何主动的寻求地方的创新与合作,可能是带有标志性的。”
今年九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丹尼尔更多地了解了格林斯堡建设“生态城市”的构想。这位曾经带领美国企业家在汶川地震后赶赴灾区提供援助的美国人,立即想到基层能源合作的新设想。
10月初,丹尼尔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官员来到格林斯堡,会见了市长与署长。向他们介绍去年5月在中国发生的地震,力促格林斯堡向中国介绍可持续的重建规划,并认为双向交流可以使格林斯堡人学习中国灾后重建的努力。之后,多次往返中国与国家发改委协商,确立合作伙伴的遴选。
12月4日,中美十年能源规划宣布了7对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包括湿地的环境保护、绿色港口建设等等。格林斯堡与绵竹共同签署了包括灾后重建的绿色生态型建筑、工业废渣、废气、污水的处理、地震次生灾害水土流失的治理、植被的恢复,生物质能源开发以及汉旺镇地震遗址纪念地的规划与开发等合作备忘。两市在能源环境领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虽然语言不同,当我看着他们交流,感到这是另外一种语言,是共同的灾难把相隔万里之外的人们融合在一起,真的是非常奇妙。”在北京机场陪同结束SED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坐专机回国的前十分钟,丹尼尔对记者说。
格林斯堡与绵竹的伙伴关系,给中美双边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也可能给世界一个“信息”,那就是灾后的绿色生态重建将给其他国家做出榜样,也会成为世界未来发展模式的“计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