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黄蓉芳、徐海星)刚刚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对珠三角的战略定位有何变化?对珠三角的区域划分有何变化?昨日,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纲要》首先解释了“我们是谁?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三个问题。
丁力具体分析了《纲要》所解释的三个问题:一是我们是谁?即明确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二是我们要干什么?即我们有哪些发展思路;三是我们能干什么?即基于这样一种地位和发展思路,我们的空间有多大?中央通过放权,让我们喝到头啖汤。
就这份《纲要》的意义,丁力认为“价值巨大”。“以前,珠三角地区只是广东省的福地,现在这份《纲要》,强调了它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地位,说明珠三角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广东省,而是影响到了全国。”
据了解,在未来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位置十分重要,其中可能包括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等几个主要板块。
丁力认为,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将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根据全球经济长周期理论,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其实是发展两大方向,一个是汽车、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一个是高新技术,这和珠三角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相对应,重化工业其实就是全球工业文明的第四周期,而高新技术是第五周期,现在《纲要》的设想就是抓紧补充完整世界工业第四周期,追赶世界工业发展第五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珠三角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非常完整的。”
评论
珠三角腾飞
新起点
本报评论员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珠三角地区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规划正式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框架。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期,正在广东面前开启。
30年来,得益于中央的政策优惠,凭借广东人敢想敢拼的劲头,广东率先打破了思想和体制禁锢,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而今,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新一轮战略谋划的崭新命题,面对全球金融海啸的短期冲击,中央将珠三角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从国家发展全局来支持、推动珠三角地区发展,这无疑将成为珠三角踏上新征程的强大动力,成为珠三角地区和广东再次腾飞的新起点。
纵观这一战略性的区域发展规划纲要,既立意高远,兼顾了经济全局和珠三角特色、短期需求和中长期蓝图;又步履坚实,针对战略规划的每个方面均列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任务单”。翻开它,一个个令人心动的关键词频频跳入眼中——
“优化”。唯有优化产业格局,珠三角方能巩固传统优势、增创未来优势。在今天的珠三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共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正是为了焕发珠三角产业体系的更高效率、更强竞争力。
“创新”。唯有展开技术和体制等全方位的创新和改革,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长久的活力。珠三角应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当人的思想更加解放,更多技术、观念和体制上的束缚被解除,必将推动“广东制造”跃向“广东创造”,在新起点激发新动力。
“协调”。未来的发展之路,不再是某一地、某一领域的单兵突进,而必须对自己在全国一盘棋中的部署了然于心,学会“弹钢琴”,协调发展。未来的广东,既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又要明确优化珠三角内部各地区定位,促进各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更要强化与港澳台、东盟乃至世界的合作,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民生”。民生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造福于人民的改革和发展,才是受拥护的、可持续的。
而在这所有的关键词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些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规划纲要的字里行间。
“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踞”,舞台已经搭就,跑道已经划好。全新的规划纲要为广东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也必将激发更大的创造潜能。面对新征程,书写恢宏新篇章,我们信心满怀!